不列非遺增補名單 康文署:會記錄
【明報專訊】現時本港有48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稱非遺),羅列於2014年公布的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事隔10年,康文署稱非遺辦事處2019年起資助大學及研究人員研究清單項目,首批更新名單計劃今年底公布。炳記銅器的末代銅匠年事已高,不久後結業;署方稱現時手打銅器製作技藝不在調查及研究項目的增補名單上。有學者認為,非遺可讓社會變得更多元,但需教育下一代欣賞,方能做到「活態傳承」。
康文署回覆本報表示,手打銅器製作技藝現非增補「香港非遺清單」調查及研究項目,但非遺辦事處將記錄該技藝。署方補充,政府撥款3億元推展非遺保護,自2019年推行「非遺資助計劃」,包括舉辦展覽、文化節和嘉年華、傳承和培訓課程、社區推廣及學校教育活動,以及研究、記錄和出版等。
曾參與研究首份清單的科大人文學部榮休副教授廖迪生表示,要傳承傳統製作技藝,第一關是填寫非遺清單申報表,由非遺辦事處跟進是否將之列入清單;第二是擁有技藝的人主動找人學習或組成群體,「單打獨鬥很難做」;第三是教育上除了側重學術,應多讓年輕人學習欣賞民間風俗和智慧。他說,非遺講求「活態傳承」,過程中需要社會支持,亦會有一定改變,建議政府設立機制,幫助撮合有興趣人士和有待發掘的非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呼籲締約成員保護無形的傳統文化,維持社區和群體認同感,增強文化多樣性和尊重人類的創造力。政府2009年委聘科大做非遺普查,2014年公布首份清單,涵蓋粵劇、舞龍、港式奶茶製作等480項非遺。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