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創業開室內高爾夫俱樂部
打出成績有助申名校 學高球華生增
【明報專訊】在大部分行業遭遇疫情和經濟環境挑戰的時候,高爾夫行業卻意外迅猛發展。一名有超過20年經驗的高爾夫教練和一名透過打高爾夫比賽打進美國藤校的教練,認為逆勢亦有良機,攜手開設室內高爾夫俱樂部。
由於愈來愈多華人家長培養子女學習高爾夫球,這些教練們預期,以華人孩子目前訓練情況,在未來5年至10年,世界各大型高爾夫比賽上將見到大批華裔運動員上台領獎。
極致高爾夫創始人之一王忠民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與許多行業相反,疫情這幾年高爾夫運動不僅沒有受到負面影響,反而有正面推動,最近幾年有一大批人加入了打高爾夫的行列。他說:「疫情前打球的人都知道溫哥華的球場不好預約,但跑遠一點還是訂得到,但現在整個大溫的球場都非常難訂」。
他分析說,這部分新增人群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因為疫情期間不能進行室內運動而轉向戶外的人;一是受疫情以及近年經濟環境影響,被迫提前退休的人;另一類則是一批打了高爾夫多年的人如今他們的孩子長大了,也投入這項運動。
還有一個日益龐大的群體,即不少華人家長希望孩子在高爾夫比賽上取得不錯成績,將來有助於進入名校。
他還說,以他俱樂部的會員和學生為例,如今參與高爾夫運動的本地人和華裔幾乎是各佔一半,新增人群中年輕人多了,女性多了,「過去高爾夫球服的銷售額,男女比例可能是10比1,如今女性在高爾夫球服上的支出幾乎要追平男性。」
正是基於這些趨勢判斷,王忠民和搭檔羅周穎青感覺時機到了。雖然外圍經濟環境並不樂觀,但他們對這個行業和自己有足夠的信心,於是二人分別離開原來的機構,攜手創業。
王忠民稱,他從大學開始就在大溫地區教授高爾夫,至今超過20年,累計了大量的成人學生。而他的搭檔羅周穎青對於幫助青少年制定高爾夫學習計劃,帶領他們打比賽以及如何令高爾夫成為申請大學的優勢,都很有經驗,「二人非常互補」。
今年年初,他們將俱樂部的地址選定在百老匯西街(Broadway St.)的一處物業。業主此前計劃在此開設國際標準舞教室,因故未能運營。在兩位創始人看來,這正是他們要找的地方,地處大溫中心,可兼顧南北的客人;空間開闊,層高足夠揮桿和設置模擬器,不會令人感覺壓抑。
王忠民直言,他們投入了100多萬元來設計和裝修這個空間。場內設置有7個開放的「打位」,另有一個獨立教室,還有用於體能訓練的健身器材。
通過高爾夫模擬器投影,學員和訓練者在大屏幕前可宛如置身於真實的高爾夫球場,每一次揮桿都可記錄一系列的數據,幫助其矯正姿勢和提高成績。
他續指,除了科學地提供數據支持,模擬器還可以解決真實球場中的很多現實問題,比如可以克服雨雪天氣,可以省去驅車往返於球場的時間。此外,在真實球場打一場球通常需要4.5小時,大部分時間用於從一個洞走至下一個洞以及找球,模擬器則可以大大節省時間和體力,對於學球的小朋友和一些年紀較大的愛好者更友好。他進一步說,省時間其實也是省錢,在溫哥華打一場高爾夫大約需要120元至130元,而使用模擬器的價格是每小時60元,基本上一小時可以打一場球。
王忠民稱,目前他們俱樂部有約15名教練,來練球的以本地人為主,上課的則多是華人孩子。他指,高爾夫是少數幾個華人有望超越西方運動員的項目之一,愈來愈多的華人家長意識到了這一點,在這項運動上投入很多,以目前華人孩子的訓練情況,未來5至10年世界各大高爾夫比賽上會看到大批華人選手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