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有常識:歲月追蹤
【明報專訊】月球何時開始存在,至今多少歲?科學家為找出這位地球鄰居的「年齡」,曾提出幾種測算方法,追溯月球淵源。
■新聞節錄
央視網以〈中國探月工程屢傳喜訊!〉為題報道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的成就時,內文提到「科學家們通過對月球樣品的研究,精確測定了月球的年齡是20.3億年,刷新了人類對月球岩漿活動和熱演化歷史的認知」。隨後,「月球的年齡是20.3億年」、「中國科學家精確測定月球年齡」成為內地互聯網熱搜詞。
由於數據與當前科學界普遍認為月球年齡為45億至46億年相差甚遠,有關說法立即引起網民爭議。本報發現,央視網援引央視新聞台的報道,不過受訪的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獻華院士原話是:「精確測定了嫦娥五號月壤樣品的年齡是20.3億年」,證明月球20億年前仍有岩漿活動,而過往認為28億年就結束了。
央視網疑似張冠李戴的報道引起質疑後,該網稍後更新文章,把「精確測定了月球的年齡是20.3億年」一句刪除。惟兩岸三地大批中文媒體並未察覺,依然使用〈重磅!中國科學家算出月球年齡:20.3億歲〉等標題轉載報道。
【節錄自〈月球「年輕」25億歲 央視報道擺烏龍惹議〉,《明報》,2023.01.18】
■新聞概念
月球的年齡
月球「誕生」的時間比人類還早,怎樣才可得知其真實年齡?科學家有不同推算方法,除上文提到以月球土壤計算,另一方法是採集月球上的放射性化學物質,例如鈾。
由於放射性化學物質會經歷「放射性衰變」的過程,即物質通過輻射等方式釋放能量,科學家可根據衰變的比率推算出星體的年齡。然而,這方法缺點是物質的「放射性衰變」時期各有不同,得出的結果難以作準。
普遍科學家認為月球約於45億至46億年前形成,成因是一顆與火星質量相仿的天體特亞(Theia)撞擊地球後,形成的碎片反彈上太空,進而組合成「月球」。因此有科學家提出,研究地球地殼的特定物質將有助了解月球的真實年齡。
■小趣聞
月球知多少
1. 太陽系最冷天體
月球不是行星,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它的日夜溫差非常大,早上溫度120℃,晚上則降至-130℃。月球的南極更屬太陽系最冷,曾錄得-250℃!
2. 「偷光」賊?
月球不會發光,我們常說月「光」,其實是月球反射太陽光而來。
3. 月球引力
月球引力與地球運行息息相關,包括地球的潮汐漲退、運行軌[等都受其引力影響。
■想一想
為何需要了解月球的「年齡」?
文:鄭惠霞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天下 第2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