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生圍荒廢20年魚塘 養「大碼」白蝦 年輕人承租 生態友善飼養 組織:緩衝區不代表無生態價值
【明報專訊】本港塘魚養殖業是本地食用魚供應來源之一,亦是后海灣生態系統的重要部分,惟不少魚塘荒廢多年,更面臨發展威脅。有塘主盼將傳統養殖業傳承,今年初將多個位於南生圍以南、荒廢近20年的魚塘出租予年輕養殖戶,以不投放防病蟲害及淨水藥物,以及不加設防雀網等生態友善方式,飼養經濟價值較高的南美白對蝦,產量雖只及傳統養殖方式約一半,但白蝦可生長至20厘米長才出售,體形較市場常見的白蝦長約四成,最快本月推出應市,養殖戶指零售價雖較內地供港貨貴三至四成,但有信心會獲本地市場接受。有保育組織促政府加強保育后海灣一帶魚塘及支援業界升級轉型,助本地塘魚養殖業持續發展。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租山貝村100萬呎塘 年產10萬斤
元朗南生圍擁有大片魚塘,其中位處南面的魚塘位於山貝村,面積近50公頃(約2.6個維園大小),與南生圍僅一河之隔,但「同濕地唔同命」,南生圍以北被納入「濕地保育區」,山貝村的魚塘則劃為「濕地緩衝區」。該村有塘主今年初斥資逾百萬元,將荒廢近20年的魚塘復修,包括除草及重建塘壆等,再租予年輕養殖戶,至今養蝦近一年,產品最快本月推出市場發售。
對於本地漁農業被視為夕陽行業,約3年前投身養蝦業的「阿成」(化名)認為本地養殖業「有得做」,至今花了數百萬元試驗養蝦,累積了一定經驗,今年初租用山貝村約100萬平方呎魚塘,量產本地市場常見的南美白對蝦,每年產量約10萬斤。不過阿成稱,內地供港白蝦批發價太低,每斤30至40隻白蝦介乎20至40元,若以傳統方式養殖,本地人工成本較高,難與內地貨競爭,故以生態友善方式飼養,冀增競爭力。
阿成解釋,白蝦對水質敏感,由於沒有投放維持水質及防病蟲害等藥物,需加強監察水中溶氧量、酸鹼度、鹹度、氨氮等數值,才能培養出適宜白蝦生長的環境。他亦培養各種藻類供蝦食用,故能以「半放養」方式飼養,減少投放飼料。生態方面,魚塘沒加設防雀網,塘壆斜度較低,容許雀鳥站立及覓食,清除健康較差的白蝦。
較市場常見長四成 售價較內地貨貴四成
由於沒投放藥物,毋須每隔數月清塘,白蝦可生長半年至每隻約20厘米長才出售,較市場常見的白蝦長約四成。由於整體飼養成本較高,料售價將較內地供港貨貴約四成,零售價每斤8至10隻約200元,每斤30至40隻的零售價約120元。
與養殖戶合作推廣本地漁農產品的生態魚蝦蟹養殖與保育顧問程詩灝稱,政府早前公布北部都會區計劃時,曾指會收回新界西北約700公頃魚塘積極保育,漁護署現仍在做相關研究,未有結果,山貝村的魚塘位於濕地緩衝區,未來會否納入保育仍是未知數。程認為濕地緩衝區內的魚塘即使已荒廢,不代表無生態價值,若政府願意投放資源,不但可令荒廢魚塘重現生機,亦可創造本地特色漁農產品。
稱優質魚場計劃不限品種 漁署:提供技術
漁護署表示,會為養殖戶提供技術,例如派員探訪養魚戶,以檢測養殖場水質和樣本,又會提供財政支援,以促進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該署又稱,「優質養魚場計劃」無限制水產品種,惟註冊魚場必須遵守計劃各項守則,包括在養殖周期開始時登記水產品苗種,並在銷售前通過所有品質保證測試,有關水產便可以「優質養魚場計劃」品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