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巡禮:青年大使遊中區 尋找歷史痕[
【明報專訊】政府旅遊事務署及香港青年協會(下稱青協)聯合主辦香港青年大使計劃,每年挑選300多名大專生和中學生擔任青年大使,駐守香港旅遊熱點,向遊客推廣香港特色。青協和推廣低碳本地遊的團體V'air Hong Kong合作,帶領青年大使游走中區,了解香港開埠早期的歷史故事。
文:曾卓盈 圖:曾憲宗
第一站:終審法院 列法定古蹟
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1842年與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英軍早於1841年乘軍艦在中西區現時的水坑口街搶灘登陸,因此中西區為香港開埠較早發展的地區,中環至今仍保留許多歷史建築。
旅程第一站是中環昃臣道8號的終審法院。回歸前香港最終上訴法院為倫敦樞密院,回歸後香港沿用普通法司法體系,最終上訴法院改為1997年7月1日成立的終審法院。終審法院最初選址炮台里1號,2015年9月搬至昃臣道8號。
全花崗岩建造 大樓地位顯要
終審法院大樓在1984年已按《古物及古蹟條例》列為法定古蹟,二十世紀初一直作為最高法院,1985至2011年用作立法會,大樓建築設計融合古羅馬及希臘建築風格,以花崗石建造。V'air Hong Kong導賞員Gabriel指出,由於花崗石不易風化,且色澤美觀,以往只有重要且高級的建築才會以全花崗石建造,可見這座建築物對香港非常重要。樓高3層的終審法院以巨型石柱及雕欄支撐,石柱更留下香港二戰期間遭受日軍攻擊的彈痕,看得青年大使陳沁儀(Aria)和張子聰(Moues)嘖嘖稱奇。高中時修讀中史的Aria稱,看見彈痕時令她知道戰爭不再是書上硬生生的歷史資料。
大樓中央的圓拱頂上繪有英國王家盾形紋徽,上面佇立荍た劑姜雂丑B以頭腦清晰見稱的「公義女神」泰美斯雕像,她右手持天秤、左手持劍,象徵公正和權力,雙眼蒙茈炳齱A代表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的審判。
■價值觀checklist
?尊重
?尊重法治
?接納
?多元化
■知識增益
港沿用普通法制度
香港司法制度沿用普通法,普通法獨特之處是重視判決先例,即以判例習慣作為規範基礎。普通法不限於單一司法管轄區的判決,而是可納入所有普通法適用地區的案例。《基本法》訂明香港特區法院可參考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司法判例。此外,香港特區終審法院可根據需要,邀請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法官參與審判工作。
第二站:香港會 最難入的會所
香港有不少私人會所,成立於1846年、現位於昃臣道1號的香港會為其中之一,更被譽為「最難入會的會所」。香港會是由英國官員及商人成立的首個英式紳士俱樂部,原本只招待政商界具影響力的外籍男性,後來接受華人及女性加入。香港會的入會資格要求非常高,有指申請者須獲兩名入會滿5年或以上的會員推薦,再出席20多場面試酒會後,獲全體遴選委員同意方可取得會員資格。現時香港會有約1550名常駐會員。
香港會會址經歷3次搬遷,1897年第二次搬遷至遮打道與昃臣道交界、現時終審法院旁,具維多利亞式建築特色大樓,惟因建築物老化有潛在危險,加上會員不願支付高昂維修費,在大部分會員同意下於1980年代初原址拆卸重建,事件曾引起保育爭議。現時香港會大樓建築風格貼近現代設計,樓高21層,內有餐廳、酒吧、圖書館等設施。
第三站:聖約翰座堂 近170年歷史
宗教是昔日在港英國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基督教是英國的國教,英王是英國聖公會的元首。位於花園道4至8號的聖約翰座堂是香港聖公會歷史最悠久的牧區,有近170年歷史。座堂亦是全港唯一的私人土地,當年由英王贈予聖公會,且不收地稅。
座堂糅合13世紀的早期英格蘭式及哥德式建築風格,為免因開冷氣的水氣引致白蟻侵蝕古蹟,所以座堂不設冷氣。導賞期間,青年大使們巧遇聖約翰座堂響起音樂和3次鳴鐘,Gabriel解釋原來音樂後的鳴鐘次數代表現時的時間,令青年大使恍然大悟。
資料來源:V'air導賞員Gabriel、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綜合新聞報道
■活動感想
Yoyo:助克服怕生內向性格
首次以青年大使身分遊歷香港的陳沁儀(Aria)、張子聰(Moues)和陳紀霖(Danielle)均表示旅程非常難忘。Danielle直言,旅程讓她認識香港文化和歷史,笑言自己平時只顧「打卡」拍照,但今次導賞令她留意到香港舊有建築風格、背後歷史和故事,「自己作為土生土長香港人,我覺得有責任了解香港歷史」。
Moues稱導賞令他大開眼界,平日很少有機會到處遊覽,藉今次旅程才得知香港有不少英式建築,想透過計劃宣揚香港歷史。完成參觀活動後,一眾青年大使將駐守旅遊熱點和參與旅遊推廣盛事接待訪客,引領旅客及市民發掘本地不同角度的城市風貌。
已參加計劃6年、負責帶領活動的「組媽」尹海盈(Yoyo)表示,當初參加計劃是想克服怕生、內向的個性,經過數年間帶隊和做義工的經驗,已脫胎換骨成為炒熱氣氛的能手,更會主動照顧比自己年輕的組員。她稱因為做義工或帶隊時須留意他人的情緒反應,令她變得主動、樂於助人,「一開始不明白何謂『好客之道』,加入計劃後被組員的氣氛感染,會主動幫忙別人」。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