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新聞:民辦教育政策收緊 港校北擴遇掣肘 校舍教材受監管 有校長堅持辦校
【明報專訊】乘茪j灣區東風,近年內地先後出現多所港澳人子弟學校,但有這類學校之前,一度無法進入內地公立學制的港澳人子弟只能報讀內地民辦學校或國際學校。雖然內地民辦教育過去發展蓬勃,但近年因政策收緊,有香港私立學校有意北上創辦分校,但發現民辦之路並不易走。
明報記者 林迎
「今年深圳新開的民辦(學校)只有我們一間。」深圳麗林維多利亞學校總校長孔美琪稱,該校位於南山區,靠近前海,今年9月開校,現有百餘名學生。孔美琪亦是香港滬江維多利亞學校的創辦人,自1998年起分別到上海、杭州、蘇州、深圳等地開設幼稚園,「之前有家長送子女來讀(幼稚園),就自然會問『有沒有小學』?我只能答,開到的時候告訴你。」
「當時我可以選做港人子弟學校、國際學校,但我的理想是做民辦學校。」孔美琪解釋,按內地政策,「港人子弟學校」屬國際學校分類,只可招收境外學生,即港澳台或外籍,「民辦學校可以收港人,但港人子弟學校不能收內地生。如果全校都是香港細路,他們好像從來都沒融入到國內,體會完全不同」。
不做港人子弟校 校長:盼民辦校助港生融入
2021年5月,中央《關於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的意見》收緊民辦教育政策,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小一至中三)民辦學生佔比不得超過5%,原則上不再審批新的義務教育民辦學校;政策還規定公立資源不得參與民辦教育,包括土地、校舍、師資等。孔美琪指出,創校最難一關是找合適校址,首先土地、校舍要屬私有,更要有足夠戶外場地,她曾想在上海開校,但受限於政策而最終未能辦成。
不准用境外教材 課程須符國家要求
此外,課程亦要符合國家要求及上報教育部門備案。根據2021年9月頒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提供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可以基於國家課程標準自主開設特色課程、實施教學創新,但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我想做國際化的融合課程。」孔美琪說,現時麗林維多利亞學校的課程既有IB理念,又符合國家課程標準,「雖然這條路可能難走,但對教育人來說這就是挑戰,要做更多研發。」她指出,國家標準不斷改革,今年4月頒布的新標準提倡學生跨學科學習、解決問題,與IB的理念更加接近,課程融合亦更容易。而民辦高中可以使用國際課程和教材,不過孔稱現時麗林維多利亞學校未有高中,將來若有機會將開設IBDP,並考慮引進DSE。
漢鼎書院改辦職業教育 設AL課程
香港漢鼎書院創校校監徐莉則找到另一條路,與位於東莞的廣東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創立廣酒漢鼎學院,提供劍橋課程(IGCSE、A-level)。「算是一種『特許』,」徐莉說,國家對民辦學校限制多,但對職業教育網開一面,「我們向東莞市教育局申請作為職業教育的國際合作試點,最終獲得批准。如果單獨申請辦學許可證,肯定一時半會拿不下來」。
廣酒漢鼎原定今年9月開學,但由於疫情封關,招生、招聘都遇到困難,項目被迫擱置,「香港的老師沒法過去,很多海外的老師也來不了」。按原定設想,廣酒漢鼎計劃招收15歲至20歲學生,國籍與戶籍不限,開設4個年級,IGCSE和A-level各兩個。既招收初中畢業考試之後想讀國際課程的初中畢業生,亦可讓高考失利的學生有機會「轉跑道」。學生要經過面試、筆試,根據學術水平、英文能力決定在哪個年級就讀,所以同一年級學生可能有3至5歲的年齡差距。
校監:疫下項目遭擱置 盼通關後重ㄘ菪
徐莉2014年在港創辦漢鼎書院,校舍一直租用工廈,想擴大招生規模卻苦於「土地問題」,因特區政府基本上不會將政府用地撥給私立學校。「香港沒有條件能充分展現我們的辦學理念」。徐莉說,她最初擴展至大灣區的目標,是想辦一間全寄宿學校,「因為我們希望孩子除了學術能力,還能發展生活自理能力、朋輩交際、社區服務能力。」徐莉盼望通關後可到內地各大城市路演,重啟招生,「劍橋已經接受了我們的課程申請,一旦批准,應該是國內第一家職業教育院校提供的IGCSE和A-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