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看議題:香港傳媒
【明報專訊】市民接觸新聞的途徑包括傳統紙媒、電視、電台等。隨着科技進步,近年市民亦多以網絡媒介如社交媒體接收新聞資訊。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2022年6月公布年度《數碼新聞報告》(Digital News Report),訪問2010名香港市民,並分析過去一年全球多國如何看待和消費新聞資訊,2022年84%受訪香港市民以網絡接收新聞。
傳媒公信力
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2022年8月公布每隔3年做一次的本港傳媒公信力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傳媒公信力的評分繼續下跌,錄5.44分(10分最高),較上次調查下跌0.27分,是調查自2001年公布該數據以來最低。以媒體類別劃分,電子傳媒的公信力最高,平均評分5.8,收費報紙和免費報紙平均評分分別為5.18和5.13,網媒平均評分最低,為5.05分。
負責調查的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表示,評分下跌對本港傳媒而言並不理想,但傳媒公信力下跌是全球大趨勢。他稱,今次調查無探討公信力下跌原因,分析有多個可能因素,包括近年社會事件、多間傳媒相繼停運,以至《港區國安法》實施等,惟無數據顯示哪些因素影響較大。至於市民接收新聞的習慣,他相信大趨勢仍然是市民愈來愈少透過實體報紙和電子傳媒看新聞,傳媒公信力下跌對此影響不大。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