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斑蝶抵港過冬 去年10倍
【明報專訊】每年冬季都會有蝴蝶南下香港越冬,今年6月啟用的小冷水蝴蝶保育區,近日迎來今年入冬首批斑蝶。環保協進會表示,首批抵港的斑蝶約1000隻,是近年新高,但抵港時間較往年遲約一個月。該會指出,近年小冷水越冬斑蝶數量有下降趨勢,今年數量反彈,反映在小冷水推行的生態保育措施奏效,例如種植蜜源植物,吸引更多斑蝶越冬;而保育區啟用至今近半年,已錄得47種本地蝴蝶品種,較保育區啟用前的13種增逾兩倍。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環保協進會總幹事邱榮光表示,上周二(11月29日)發現小冷水蝴蝶保育區的樹林內有大群斑蝶聚集,約八成是藍點紫斑蝶與幻紫斑蝶,其餘為虎斑蝶,共約1000隻;由於當日和暖,日間有大量斑蝶林間穿梭,頗為壯觀;到上周四(12月1日)氣溫急降,本報記者到場發現斑蝶散落樹林各處棲息,靜止不動。
種蜜源植物吸蝶 小冷水保育奏效
環保協進會顧問潘瑞輝指近日抵港的是「先頭部隊」,乘冬季季候風南下,未到高峰期,料稍後有更多斑蝶抵達;但他指今年11月底小冷水才有斑蝶出現,較過去於11月初抵達遲了約一個月,相信與天氣有關,因早前天氣仍和暖,斑蝶未能乘季候風來。
今年和暖抵港時間延遲 料陸續南下
潘瑞輝說小冷水於2002年冬季曾錄得4萬多隻斑蝶,之後每年均有斑蝶越冬,但數量反覆,到2016年後減少,過去兩年僅約百多隻(見圖)。潘認為今年數量回升因為6月啟用的小冷水蝴蝶保育區,將斑蝶越冬的樹林包括在內,又種了不少蜜源植物,為越冬蝴蝶提供食物,吸引更多斑蝶聚集,「過去都會見到斑蝶喝水,反映斑蝶越冬時亦需補給,現在小冷水種了不少蜜源植物,為牠們補充能量」,相信有助提升存活率。
不過潘瑞輝指多年來仍未得知斑蝶的越冬路線,估計斑蝶非從單一地點來港,而是從多個地點來集合,然後再往下一站,可能牽涉很多地點,因此不容易追蹤牠們。該會多年來在越冬斑蝶翅膀畫上標記,惟至今未有鄰近地區發現有標記的斑蝶,今年會繼續畫標記,希望最終能解開斑蝶越冬路線之謎。
小冷水背靠青山,屬低地山谷,是全港唯一為保護越冬斑蝶而設立的「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當地於1970年代是堆填區,面積約12公頃,於1983年關閉,之後復修,種植台灣相思及紅膠木等外來樹種,1999年首次錄得斑蝶越冬,2002年冬季錄得逾4萬隻,但2016年後當地的越冬蝴蝶數量有所下降。
蝴蝶品種增逾兩倍至47種
為了加強保育,環保署委託環保協進會將小冷水已修復堆填區的中部和西部平台劃作蝴蝶保育區,推行生態保育,種植寄主植物及蜜源植物,分別為蝴蝶幼蟲及成蟲提供食物,以吸引更多本地和越冬的蝴蝶品種,提高生物多樣性。
小冷水蝴蝶保育區今年6月啟用,至今錄得47種本地蝴蝶品種,較保育區啟用前的13種增加逾兩倍,包括非常罕見的長腹灰蝶及罕見的長標弄蝶等。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