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電騙指走私疫苗 港漂失1540萬
【明報專訊】警方今年頭三季接獲1.9萬宗騙案,較去年同期升近四成,其中1687宗為電話騙案,較去年同期升1.3倍,事主共損失7.21億,涉款為各類騙案中最多。警方稱,約三分之一「假冒官員」電騙案受害人為港漂、留學生等非本地居民,有港漂被騙徒指控涉走私疫苗案,被騙1540萬元,是非本地居民損失最多的個案。
騙案增四成 「假冒官員案」事主1/3非本地人
警方表示,一名從上海來港工作的26歲內地男子,3月10日接到自稱衛生署職員的騙徒來電,指事主涉走私疫苗案件,事主其後按要求匯款1540萬至66個指定帳戶,至3月30日始覺受騙並報案。警方相信,港漂、內地生等接到騙徒來電未必敢與身邊人討論。警方6月曾邀請內地公安向他們解說辦案手法,重申不會要求事主轉帳等。另外,有12歲本地中一女生接到假冒官員來電指她洗黑錢,被騙外出與「調查員」見面及沒收電話,其間父母被勒索800萬,父母報警,沒有損失。警方認為事件反映不論年紀均有可能受騙,呼籲市民留意。
網上刷單求職騙案升近3倍最多
案件宗數升幅最多的是刷單等網上求職騙案,今年首三季升2.66倍至2252宗,合共損失達3.37億。有37歲失業女子墮電器刷單騙案,最初曾收回7800元本金及1300元佣金,最終被騙380萬。其餘主要騙案涵網戀投資及網購,首三季分別有1176宗及6050宗,涉款5.12億及5100萬。警方提醒,近一半網上情緣騙案結合投資,騙徒騙取事主信任後會游說事主投資,網購騙案則以低價貨品招徠,年輕人較易受騙。
警全民反詐大測試實驗 30萬人「受騙」
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曾雅詩表示,整體而言騙徒接觸市民機率增加,不論年齡「有手機就可能被騙」,但市民防騙意識較低。她稱警方近日做「全民反詐大測試」社會實驗,過去兩周在網站、社交平台、巴士車身、報紙等刊登4款廣告,又印製路邊橫額、大型廣告牌及84萬張傳單,標榜送機票、主題樂園門票等,兩周內已有近30萬人次掃描廣告上二維碼,被轉至警方的防騙網站i-got-u.org。她形容市民如受優惠吸引進入騙徒架設的網站,或已是受騙第一步。警方推出針對四大騙案的短片及主題曲「認清楚,唔好中計」,明日起將會有5輛宣傳車走訪全港,市民可換取口罩及爆谷等宣傳品。觀塘海濱明日有防騙帆船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