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展聚焦國家海陸空科技 3年首復辦 仿真模型為主 設十大打卡位
【明報專訊】因新冠疫情等原因停辦3年的「創科博覽」今年復辦,將於下月12至22日起一連11天在灣仔會展舉行,市民可免費入場。今年展覽將展出約50項國家級展品,涵蓋航天科技、陸地交通、深海技術等領域,其中多項展品首次在港亮相,包括中國第一輛火星探測車「祝融號」的1:1模型、時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車模型及模擬體驗等;實物展品「真身」則有經由「嫦娥五號」採集的月球土壤樣本及冬奧火炬,市民屆時可手持火炬拍照「打卡」。
展覽由團結香港基金主辦,今屆主題為「科技引領未來」,場內設「十大打卡位」,展示國家於不同領域的科技創新成就,如火星探測車「祝融號」模型,以及可容許市民走內參觀、體驗模擬海底深潛的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模型等,惟整體而言今屆展覽展品以仿真模型為主,實物展品較少。
未能展出返回艙
艙外航天服代替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呂淑k解釋,不少科研成品實物體積大,難搬來港在室內展出,如國產最大直徑的隧道挖掘機「京華號」,直徑約16米,「仲高過會展樓底」。另外,原本展覽亦安排2021年升空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來港展出,惟最終因返回艙須留在內地展出而未能成事,現將展出兩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出艙時所穿的航天服。
展示回歸25年港科技成果
除了國家科技成就,博覽同場亦展出「香港特區25周年科研成果」,包括由中大研發,已在全球90多個國家採用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以及理大有份研發的國家航天火星探測相機等。
展覽亦設多個虛擬實景(VR)或擴增實景(AR)科普新體驗區,如火星漫步、探月工程等虛擬體驗。對上一屆2018年展覽吸引15萬人次入場,團結香港基金總裁鄭李錦芬稱,過去3屆一半參觀者為學生;考慮到疫情影響,現目標吸引12萬人次入場。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