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關鍵詞:古今中外的男風
【明報專訊】透過閱讀典故和文學作品回顧過去,我們可以發現,古人早已不當同性之間的感情是什麼洪水猛獸。古今中外,其實不乏「男男CP」。多篇典故中,可讀到古代已盛行男風,達官貴人甚至皇帝喜愛養男寵,其中更衍生出詞彙形容「男男戀」。
皇帝與他們的男寵
看古裝劇,只要「男男CP」主角出場,劇中枝節角色或會說出對白:「他們有『斷袖分桃』之嫌啊!」為什麼古代形容男男戀會用上「分桃」、「龍陽」等字眼?原來與皇帝跟男寵的故事有關。
//分桃/
「分桃」出自春秋時期衛靈公與寵臣彌子瑕的故事。《韓非子?說難》載「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彌子瑕母病,人閒往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忘其刖罪。』」起初彌子瑕受寵,違法偷駕衛靈公的馬車外出探望母親,衛靈公稱讚他孝順,不需受刑;「異日,與君遊於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㗖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㗖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㗖我以餘桃。』」彌子瑕咬了一半桃,把剩餘的給衛靈公,衛靈公認為彌子瑕愛他,才把一半桃分給自己。不過,後來彌子瑕衰老而失寵,衛靈公就以上述事情為由,把對方辭退。
//龍陽/
取自戰國時代魏王男寵龍陽君的名號。他深受魏王寵愛,《戰國策?魏策》提到,魏王與龍陽君一起乘船釣魚,龍陽君滿載十多條魚卻在哭泣。魏王問所為何事,龍陽君說沒事;魏王再問,他便回答:「臣是為大王釣到的魚而流淚。」魏王追問,龍陽君再說,一開始釣到魚很高興,但後來釣到更大的魚,就想把之前釣到的小魚扔掉,擔心自己現在得寵,但將來有其他美人前來,便比不上他們,成為最初釣的「小魚」,終被丟掉。魏王聽後立即說:「不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何不願意跟寡人說呢?」於是下令全國,如果有人敢向他進納美人,便誅族。
//斷袖/
漢哀帝極寵愛董賢,《漢書?佞幸傳》記載,漢哀帝不但賞賜董賢財寶鉅萬,納董賢妹妹及召其妻入宮,讓他22歲便官至大司馬,兩人更一起上朝,每天同牀共寢。有次漢哀帝比董賢早睡醒,便命人把自己的衣袖割斷才起牀,以免驚醒董賢。自此,斷袖成為中國男同性戀的代名詞。
■知多點
字詞拆解:耽美
「耽」(粵讀「擔」)有拖延和停留之意,詞例有「耽誤」等。「耽美」一詞中,「耽」則指沉溺、迷戀,如《韓非子?十過》中「耽於女樂,不顧國政,亡國之禍也」,意指皇帝沉迷女色歌舞,不理國政,將有亡國之禍。單從字面理解,耽美即作「沉溺於美」。
在古日本,男同性戀稱為「眾道」,戰國時代最盛,據說不少大名(地方領主)皆有「寵童」,如織田信長有前田利家、武田信玄有高坂昌信等。「耽美」原為日語漢字,源自日本現代文學「耽美主義」(唯美主義)。1930、40年代日本文壇受西方唯美主義影響,多名耽美派作家如永井荷風、谷崎潤一郎、三島由紀夫等,摒棄過往流行的自然主義,追求作品的感官享受,主張藝術應純粹為藝術而生,「藝術第一、生活第二」的文學原則。直至1970年代,少女漫畫界開始出現描寫美少年之間同性愛情的漫畫。當中內容具唯美色彩,耽美便成為此類小說、漫畫、影視作品的借稱。
古希臘的「少年愛」
西方古希臘神話傳說中,亦能找到「男男CP」的蹤影。眾神之王宙斯、太陽神阿波羅等男性神祇,在神話中都有戀上凡間美少年的故事,如宙斯看上特洛伊國王特雷斯最年少貌美的兒子伽尼?米德,便化身成一隻巨鷹抓走對方,帶回眾神的居所奧林匹斯山寵愛,更讓他取代自己女兒青春女神希比的地位,為諸神斟酒。
現實中,古希臘社會也有「少年愛」文化,即由一名成年男性和一名青少年建立的關係。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著作《會飲篇》就有談及少年愛,當中賓客之一「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更提出雌雄論,稱人類本來分成三種,分別是男人、女人和半男半女的陰陽人。由於陰陽人企圖作反,宙斯便將他們一分為二,令陰陽人及後代從此追尋異性作另一半,其他人則找同性的真愛。
近代男男CP文學作品
不少現代文學作品內容涉及男同性戀,如香港作家李碧華於1992年出版、其後翻拍成電影的長篇小說《霸王別姬》,講述京劇戲班中負責演旦角(女性角色)的程蝶衣愛上生角(男性角色)師兄段小樓,惟對方只待他如弟弟,並迎娶風塵女子菊仙為妻。經歷日本侵華、國共內戰、文化大革命和改革開放,程蝶衣終於夢醒,明白自己終究是男子,對段小樓的愛情只是奢望。他跟師兄演完最後一場《霸王別姬》就回到內地,段小樓則留在香港。二人最終分隔兩地,相忘於江湖。
提到「男男戀」的台灣文學作品,就不得不提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孽子》。故事發生在1970年代的台灣,主角李青因跟學校同性警衛發生不當關係而被父親逐出家門,他於台北市新公園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從此以公園為家,一起面對生活困難和社會偏見。除描寫當時同性戀者在台灣社會的景况,白先勇亦着墨主角跟父親之間的關係,探討家的定義。
西方男男戀文學
19世紀末唯美主義代表作小說《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中,畫家巴索爾(Basil Hallward)邀請年輕俊美的格雷(Dorian Gray)做自己的肖像畫模特兒後,對格雷愈加依戀,感情就帶有同性戀影子。此小說的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亦有同性情人,已娶妻的他經友人介紹,認識了比他年輕16年的富家子兼學弟道格拉斯(Lord Alfred Douglas,王爾德暱稱他為Bosie「波西」)。波西父親道格拉斯侯爵知道二人關係後,為了「棒打鴛鴦」,在某間俱樂部留下寫有「For Oscar Wilde, posing somdomite(雞姦)」的名片。王爾德後來控告侯爵誹謗,侯爵便聘用私家偵探明查暗訪,將他召男妓一事公諸天下,同性戀傾向亦因而公開。王爾德於1895年被判以「嚴重猥褻罪」並遭監禁,妻兒須改名換姓,他的名字也成了維多利亞時期禁忌的代名詞。在獄中王爾德花3個月給波西寫信,表達愛意和出獄後跟對方重逢的願望。
文:方綺婷
圖:資料圖片、劇照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5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