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出路:從幕後到幕前 港孩進化路
【明報專訊】成長路上,身邊的大人總告訴我們要努力讀書,才能出人頭地。成績表上的數字斷定每個人高低,是每個學生未來成就的指標。然而25歲的YouTuber陳浩翔(Der仔)覺得人的能力不應由分數定義:「我由此至終都覺得公開試成績不太重要,因為我想做的事非由成績來斷定。」
2015年DSE中文考獲5級,Der仔其實不太滿意,「但當時沒多想,覺得這個成績能讓我做想做的事便足夠」。當年一心入讀傳理系,原因很簡單:「好玩!」「讀傳理系可以扮主播、學習拍攝,有幸的話還能見明星,而且『(商台DJ)森美大哥在中大都係讀這科,一定掂!』所以他接過成績後,沒太多考慮便入讀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由想當新聞記者到現時擔任YouTuber,全因Der仔在大學的學習歷程,「我在大學所學的範疇很廣泛,包括寫稿、公關技巧、廣告設計、剪接後製、動畫製作等,工作經歷也隨學習歷程而變更,加上喜歡WHIZOO的風格,所以便試試求職」。
「最好的反擊是表現進步的一面」
當年應徵兼職, Der仔自恃拍攝、後製剪接、電腦特效等能力不錯,沒想過首次面試滑鐵盧,他大感失望,甚至看不起自己:「當時覺得自己『很廢』,但又不服氣,後來決定再次應徵。」他這次更認真準備面試,包括預備主題道具、拍攝自我介紹短片、構思數個影片主題等,誓要一雪前恥。「我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我要告訴他們:『(不選擇我)是你們走寶了!』後來前上司欣賞他敢於再試的決心,給予機會,「所以不要覺得失敗一次便放棄,覺得自己『唔得』」。
由幕後轉為幕前拍攝,Der仔說「壓力山大」(形容壓力像山一樣大),經常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一次拍攝烹飪比賽更將他打至谷底。「其實我一直不想參加,因為入廚經驗少,我不想在鏡頭前做沒有把握的事,不想出醜。」但為了工作,他只能妥協。結果一如所料,網民排山倒海指摘他是港孩,又取笑他不懂得照顧自己。
年少氣盛的他氣憤不已,甚至想反駁,「但同事勸我做好本分,最好的反擊是向觀眾表現進步的一面」。從那時起,他學習烹飪,苦練打蛋,真正「從那裏跌低,就從那裏起身」。後來在敗者復活戰中,他的廚藝明顯進步,不少網民留意到他的表現,並稱讚他「搣甩」港孩稱號,「以前真是『港孩』,不知道原來一個人要學會這麼多技能和知識」。他現時已學會做一些簡單的料理和甜點,笑說進化成較有歷練的「港孩」。
「用這些文句寫作時,
會覺得很『有型』。」
「港孩」需經歷練,Der仔的理想也幾經變改。年少時愛聽收音機,曾想成為電台節目主持人;中學參觀電視台後,又萌生當電視新聞記者的念頭。他喜歡跳舞、旅行,嚮往做喜歡做的事,認為這才是生活。縱使不認同由成績定義每個人的能力, Der仔還是乖乖地遵從社會潛規則,努力準備文憑試。
為了輕鬆過關,中學選科也根據「目標論」。雖然初中理科成績比文科好,但他認為理科講求理解和融會貫通所有理論,較難考獲高分,加上擅長中文科,而且學習中國歷史的文化根基對中文科成績有加乘作用……在各種計算下,他選修中史、中國文學和地理。
文憑試中文科曾被稱為「死亡之卷」,Der仔從不認同,因他初中起中文科成績較為「標青」。「我自小愛看愛情小說,超級喜歡天航。」他說,閱讀時看到合適的文句,便會抄錄下來,然後套用在自己的文章上,他又笑言:「用這些文句寫作時,自己會覺得能寫出這麼『型』的句子很『有型』。」
「別以為付出就能得到相應回報」
Der仔喜歡閱讀和寫作,也愛看動畫,他在社交平台上建立「中二病教會我的事」企劃,透過動畫角色的對白表達所思所想。最深刻的是哪篇文章?他思考了半晌,說是《鋼之鍊金術師》那篇,又提及《鋼》的金句:「人不付出犧牲,就無法得到任何回報,如果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同等的代價。」那付出代價就能得到同等收穫嗎?他搖頭,提到故事中的主角想以弟弟的身體和自己的腳換取媽媽復活,但未能得償所願,他想告訴讀者別以為付出就能得到相應回報,我們能做的事只有放下得失心,順其自然地生活。問到他最喜歡的動畫時,他說最近喜歡看《我的英雄學院》,一邊露出滿足的笑容,一邊表示看見角色努力鍛煉覺得很勵志,會努力學習當中角色般笑看人生。
縱使觀看次數是衡量YouTuber成功與否的指標,但Der仔仍舊抱着一貫的想法──成績是其次,最重要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拍攝高view數的影片和製作自己想做的影片,現時取態偏向後者,若製作自己不喜歡的影片題材,影片效果也不太好。」要取得平衡壓力不少,那如何化解壓力呢?他反問:「為何要消除壓力?有壓力便有壓力,某程度上壓力是推動力。」面對壓力,他選擇「繼續做自己」,緊握信念,相信總有一天會迎來一片天。
■選題策略及建議
1. 寫議論文技巧 善用古今中外例子
2015年文憑試中文科卷二題二是就「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夢想看似很有意義,其實不切實際。」中二擇其一。他選擇寫前者,並以孫中山和馬丁路德金作例。兩人都對政治抱有理想和抱負,前者起義革命,後者期望消除種族歧視。他憶述文章的結論是:雖然至現時為止,他們的夢想仍未竟全功,但仍然做到想做的事。最後更用了周星馳的電影金句作結:「如果人冇夢想同鹹魚有咩分別呢?」
2. 對題目下定義
首先要對題目下定義,譬如夢想何謂有意義、為什麼有人會覺得夢想不切實際等,否則會不扣題。他先寫有人覺得夢想不切實際的原因,是他們會以結果論看整個追夢過程,若夢想沒成功的話,則不能滿足他們的目標,所以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然後再延伸論點:夢想的意義不止在於結果,更多是心靈上的滿足,例如追夢者覺得夢想對這個世界有少許的改變,再用上述所提到的例子作推論。
文‧曾卓盈
圖‧朱安妮、受訪者提供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0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