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例子庫:到處都有為個人神聖權利的奮鬥;如果不要這種奮鬥,那就是不道德。
【明報專訊】試想像兩種情G:如你不小心開罪了年紀較長、地位較高的人,你當下的反應會是怎樣?是戰戰兢兢,還是處之泰然?又,如這種人待你不公,你又會如何應對?是默默忍受,還是不卑不亢?俄國小說家安東?契訶夫(1860-1904)筆下的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正正描寫了這樣的小人物。
■想一想
契訶夫出身於「小人物」家庭,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舖,後來因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避債,契訶夫因學業關係未有隨行,靠當家庭教師維持生計,過茖霅W的生活。後來,他憑獎學金到莫斯科升讀醫學院,並開始創作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正是他早期的作品。
《小公務員之死》深切同情貧苦
故事描寫一個小職員看歌劇時,不小心打噴嚏濺到前方長官的頭頂,他戰戰兢兢地道歉。即使長官已經表明不介懷,只想繼續專心看劇,他還是一再賠個不是,甚至於隔天到其辦公室再次致歉。長官不勝其擾,只叫小職員「滾出去」,不知因鬱結還是太過驚慌,他回家後倒頭便死去。
應侮辱回侮辱 不應以德報怨
看似誇張的情節,我們可能某程度上也經歷過:不小心口出狂言,說了傷害人的說話,不管有沒有道歉,心媮`想荂u這會不會影響別人對我的觀感?」「如果他到處跟人說我的壞話怎麼辦?」契訶夫寫的「內心小劇場」,可以反映普通人際關係;放諸社會,就是深切同情貧苦大眾、嘲笑醜惡社會現象的作品。
契訶夫從小於人來人往的雜貨店長大,加上母親經常跟子女講述家人周遊俄國的故事,令他對人性的觀察和見識不囿於農民家庭,他曾說「我們的天賦源自我們的父親,但我們的靈魂源自母親」。《小公務員之死》的主角,沒有尊嚴,也沒有安全感,被大喝一聲即畏首畏尾,非得要把自己放到奴隸般的地位請求原諒,「奴性」甚重。
這代表契訶夫只想嘲笑這些怕事的人民嗎?這種動輒得咎的性格又從何而來?怕被別人說壞話、影響形象的你,是否因為曾經身受其害?怕被長官追究的小職員,又會否因為類似的壓迫太多、壓得喘不過氣來,才胡思亂想?
長江後浪推前浪,然而,每個時代總面對不同的社會問題,並沒有「完美」的年代,關鍵在我們有否改善的心。契訶夫認為,面對個人權益被侵害,如叫人不要奮起對抗,是不道德的,如被侮辱就要以侮辱回擊,不應「以德報怨」,跟孔子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不謀而合。描寫底層人民看似可笑其實可悲的心理,也許就如中國近代作家魯迅所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文:鄒靖儀
圖:網上圖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5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