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醫學團體反對免執業試引入醫生 醫委會主席:探討免試須保質素
【明報專訊】港府擬修例容許獲認可院校畢業的非本地培訓港人醫生豁免執業試,在公營機構工作滿5年便可在港註冊,6個醫學界團體昨在食衛局見醫學界前舉行聯合記者會反對政府建議,斥繞過現行規管醫生的醫委會,強調在職評估無法取代執業試評核。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稱經過一年疫情,豁免檢疫帶來漏洞,不希望豁免考試制再帶來漏洞,促維持執業試這行之有效的制度。
醫委會主席劉允怡昨晚聽取政府解說後表示,免試引入醫生是可探討方法,但要保證質素要好,「考試是否最好的方法?考試是其中一個可行方法,其實有好多不同方法可行,有些是連續評核,不是一個考試」,單次考試及連續評核都有爭議,現應盡量諮詢多點意見。醫護誠信同行主席林哲玄昨稱,容許醫生回流需配套如培訓和硬件「單增加醫生數目幫不到人口老化下的醫療挑戰,同樣,反對亦幫不到,不如坐下來談找解決方法」。
香港醫學會、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線醫生聯盟、香港執照醫生醫學會、中大學生會醫學院院會、港大學生會醫學會,聯同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前主席方津生昨開記者會,反對政府提出免試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
醫學院前主席批繞過醫委會 可危及醫療安全
政府建議院校名單由一新委員會決定,再向政府建議。方津生批該委會繞過醫委會,踐踏專業自主,可危及醫療安全,「香港人付出的代價會是自己健康」。中大學生會醫學院院會主席袁己立亦稱政府對新委員會有委任權欠透明,委員非選舉產生,憂難反映業界聲音和架空醫委會。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執委馮德焜表示,非本地醫學院往績不代表未來表現,「不是名校畢業就代表個人能力優良;某隻股票過往表現好,不代表未來一定升」,畢業生表現有差異,亦擔憂制定院校名單會否受「政治壓力」,認為執業試是最公平和個人化的評估。陳沛然稱公營機構在職評估限特定專科,但正式註冊後能提供全科服務。馮德焜稱,有特定專科能力不等於能看全部內科婦兒骨科,質疑在職評估不能取代全科試評核。
政府稱修例望紓緩公營人手,馮德焜稱每年將有約500名本地醫科生畢業,料公營醫生短缺未來幾年可緩解。前線醫生聯盟主席冼建文稱,外科醫生要參與一定數目大手術才能完成培訓,若再收外來醫生或拉長了本地醫生受訓年期。
政府稱望紓緩公營人手 馮德焜稱本地醫科生足緩解
食衛局回應醫學界質疑,指香港缺乏醫生人手是不爭事實,計及每年新增醫生,醫管局2040年將欠960名醫生。局方強調負責制定認可醫學院名單時,獨立委員會會在專業、客觀及透明度高的情G下定機制;日後循新途徑來港執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仍須向醫委會註冊,並如其他本地醫生一樣受醫委會的紀律監管,故無繞過醫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