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例子庫:“我們只知道未來要怎樣做,深信音樂要記錄時代。”
【明報專訊】達明一派在11月舉辦演唱會,表演其經典專輯《意難平》和《神經》的歌曲,當中歌詞諷刺社會政治,饒富深意。新生代未必熟悉達明一派,但在1980至90年代,他們象徵前衛,尤其敢於發表個人意見。在今日紅線處處的年代,他們並不恐懼,說:「我們只知道未來要怎樣做,深信音樂要記錄時代。」
■作風前衛
1980年代,劉以達和黃耀明組成達明一派。他們作風大膽,黃耀明更在2012年演唱會勇敢公開自己是同性戀者。早在1989年,達明一派《意難平》專輯內的〈忘記他是她〉,早已表達性別不應成為愛情隔閡:「愛上是他/是她/是他給我滿足快樂/是那份美麗的感覺」。1988年的〈禁色〉也寫道:「願某地方/不需將愛傷害/抹殺內心色彩」。黃耀明強調,歌曲描述的是各種因世俗目光而要隱藏起來的關係,但仍常被認為是描寫同性戀。今日社會對性小眾議題不再聞之色變,但在1980年代此議題是禁忌,達明一派卻不懼批評寫出所思,貫徹其前衛作風。
■政治上敢於發聲
達明一派歌曲也包括對社會的反思和政治事件的諷刺。1990年的專輯《神經》,其中一首歌曲〈天問〉寫道:「風吹起紫色的煙和霧/百姓瑟縮於惶恐下」及「縱怨天天不容問/嘆眾生/生不容問」大膽寫出在中國家長式威權統治下,國民敢怒不敢言之哀,也道出言論自由的重要。由於歌曲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推出,因此被視為具有象徵意義;2019年,達明一派也曾推出單曲〈回憶有罪〉紀念六四事件30周年。
此外,歌曲〈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歌詞串連不同中港台政治人物,歌詞亦「與時並進」由不同詞人在不同年代譜上新詞,如2017年版本填上2014年毆打公民黨成員曾健超的「七警」。2013年達明一派曾在廣州表演這首歌,惟2014年雨傘運動後被內地封殺。
時至今日,達明一派敢言作風依舊,今年6月黃耀明發表歌曲〈自由之夏〉,改編自韓國民主運動歌曲〈當那天到來〉,既紀念光州民主運動40周年,也抒發2019年反修例運動後的迷茫。黃耀明認為「我們是此地的主人,不能住口不發表意見」,「我們只知道未來要怎樣做,深信音樂要記錄時代」。
文:陳燕婷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4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