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撤初中通識 剩30間 續開學校:教思考方法 無關高中課程
【明報專訊】高中通識教育面臨多重修訂,至於初中通識,教育局去年表明學校不應開設。教育局回覆,學界對此反應正面,本學年約30間中學在名稱上開設「初中通識教育科」,比上學年少99間(76%),正繼續跟進相關學校。有開設初中通識的學校稱,主要教授思考技能及研究方法,無關高中通識課題或概念;亦有在中三設通識科的中學稱,一直想改科目名稱,但未定出新名。
教局:續跟進相關學校
根據《中學概覽2020/2021》,沙田崇真中學下學年初中(中一至三)開設通識教育,並註明包括思考方法課程及專題研習。校長梁潔妍說,中一二的通識課不涉高中通識課題或概念,主要教學生思考方法,學習比較、推論、多角度思考等,教師會以生活或報章報道的課題,教學生應用思考方法。她說思考技能有助學生高中學習,應付其他學科的考核,至於專題研習則學習問卷調查、文獻回顧等研究方法。
至於該校中三通識課,梁潔妍說部分內容涉及高中通識課題,亦有關於個人成長的內容,配合中三生成長階段。政府早前宣布改革高中通識科,梁說要待當局再宣布,校方了解新課程具體指引後,才可檢視初中通識科要如何修訂。
一校稱將改名 有謂名稱非重要
屯門的深培中學在概覽稱,下學年初中分別設綜合人文及通識科。該校鄧副校長稱,中一二修讀綜合人文科,中三學生則上通識課,每周1.5堂。他說,高中通識不容易,故希望在中三有課程讓學生銜接到高中。雖然科目名為通識,但他稱該科非所有內容與通識有關,「(學生)太細,不會教中四內容」。
鄧說,鑑於高中通識科課程有變,學校下學年未必維持開辦中三通識科,可能將其變為綜合人文科,或分拆成生活與社會科。他又說,近幾年校方一直商討為中三通識科改名,使科目名稱與教學內容相符,惟尚未定出新名。
妙法寺劉金龍中學下學年設初中通識科,校長王庭軒稱,初中生能力有別高中生,故初中通識非教授高中課題,主要教基礎知識及技巧,例如分析圖表、描述數據等。他又說,該科會使用部分生活與社會科的內容及教材,認為科目名稱未必是最重要。
另有學校下學年起中一不設通識,轉為「生活與社會」科,中二及中三則續教通識科。教育局回覆稱,年前已跟學校說明不應提早於初中開辦本屬高中的通識教育科,以免影響初中人文科目的課時和課程完整性,犧牲學生全人發展所需的均衡學習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