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家長改功課成風 遼寧叫停
違者教師失晉升資格 學校失優秀評級
【明報專訊】內地學校近年盛行讓學生家長配合學校輔導、代教師批改學生功課,現象引發爭議。遼寧教育廳周二(10日)發布通知,明確指出教師須親自批改功課,嚴禁家長、學生代勞,違者會被取消晉升資格,學校及校長可被取消先進或優秀評級資格。
曾有家長斥教師卸責 擬「退群」
江蘇一名家長早前「控訴」學校教師要求家長代為批改子女功課推卸責任,怒喊「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的短片,近日在內地網上再度引發熱議,不少家長深感共鳴。
「家長群」通常指在微信或騰訊即時通訊QQ上,由中小學乃至幼稚園學生家長與子女所在班級的老師組成的聊天群組,本為方便家校溝通,但在濫用下演變成教師、家長的壓力來源。例如,常有工作壓力大、無時間批改子女功課或未能及時回覆消息的家長,在群裏被教師點名批評。有家長為幫孩子討好老師,會在群裏稱讚老師或表示感恩。從一些幼園教師角度,家長頻繁回覆及跟進孩子狀况,也讓教師倍感壓力。
近兩年最少10省推指引叫停
據澎湃新聞報道,近兩年來,山東、陝西、貴州、廣西、浙江、河北、廣東、海南等至少10省陸續推出中小學生「減負」方案,叫停請家長批改功課。遼寧最新推出的《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嚴禁教師「在微信群、QQ群等佈置功課」,要求教師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
浙江去年12月發布《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與遼寧規定類近,另提出將功課管理情况納入學校績效考核範圍。海南今年3月修訂《海南省中小學教師教學常規》亦要求各學校定期展開功課督查,每學期對教師功課批改情况檢查最少兩次。
澎湃新聞引述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稱,學校教師要求家長檢查批改功課、將學生功課變為家長功課,違反國家去年推出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他認為家長不但有權拒絕,而且有關部門還應嚴格落實《意見》,追究要求家長檢查批改功課的教師責任。
學者:校方做法令親子關係異化
熊丙奇認為,學校、教師稱「學生作業(功課)家長改」做法為「家校共育」,是混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職責,讓家庭教育圍着知識教育轉,把學生包圍在知識教育中,既增加學業負擔,又讓親子關係異化為分數關係、成績關係,加劇家長焦慮。
他建議「家校共育」清晰界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職責,各司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