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行動黨保政權 李顯龍認不理想
政治學者:疫後重振經濟最迫切
新加坡大選點票結束,執政人民行動黨雖然取得83席,但得票率下跌,相反工人黨的議席數目增至10席,總理李顯龍承認選舉結果未如理想。
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在93個議席中,取得83席,保住國會大多數,但得票率只有百分之61.24,比上屆選舉大幅下跌8.6個百分點,接近歷史低位;總理李顯龍承認選舉結果沒有預期中理想,但仍獲得選民的廣泛支持,未來會虛心接受民眾給予的明確委託,李顯龍強調,決心將一個完好無損,運作良好的新加坡移交給下一個領導團隊。
李顯龍又說,總理公署部長黃志明未能在盛港集選區勝出,對第四代領導班子是重大損失,但他會與其他第四代領導班子盡力處理各種問題,帶領新加坡走出危機。備受外界關注的第四代領導團隊領袖、副總理王瑞杰,在東海岸集選區以五成三的得票率,險勝在野工人黨。
有分析形容,選舉結果對人民行動黨而言是「失敗」,認為新型肺炎疫情下,政府的封城措施,令新加坡經濟陷入最嚴重衰退,影響執政黨選情,即使獲勝,政府領導人仍要面對支持度下滑的壓力。
工人黨在選舉所贏得的議席數目由上屆6席增至10席,包括盛港集選區的4席。這選區的工人黨候選人辣玉莎在選前被指曾發表涉及種族主義的言論,被人民行動黨連番攻擊,但工人黨最終仍以百分之4的優勢勝出。
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形容今次選舉結果是意外驚喜,但指距離贏得國會三分之一的議席仍有距離,工人黨會繼續加強實力,以滿足新加坡人訴求。今次新加坡大選投票率達百分之95,投票原訂在周五晚八時結束,但由於太多人等候進入票站,當局宣布延長投票兩小時。有分析指,人民行動黨雖然仍保持國會超過三分之二議席,掌握修憲的主導權,但實際結果等同敗選,人民行動黨必須意識,並回應年青選民的訴求。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陳思賢(Kenneth Paul Tan)總結第四代領袖應從疫情汲取的三大教訓:首先是應更留意外勞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這些外勞實際上負責建立新加坡這座全球城市,以及令其保持清潔,卻被當成透明,直至危機爆發」;其次是應學會帶更多尊重來傾聽公民社會的抗議人士,「一些非政府組織早已點出外勞宿舍的爆疫風險,卻似乎都被無視」;第三是明白對經濟作出更長期結構性改變的重要性,即令新加坡減少對低收入、低技術外勞(佔全國人口逾1/6)的依賴,「這意味着要改善生產力,這對已過於依賴低薪勞工的新加坡來說甚困難」。他批評,儘管受惠於那些外勞的血汗,許多新加坡人仍不願意投資改善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