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大街小巷 義工團隊半年助逾千「黃店」登記
【明報專訊】由去年12月走到今年5月,「米豬連飲食界選民登記隊」走遍香港大街小巷,游說食肆登記做功能界別選民,短短半年間成功協助過千間黃店登記,更發現一批「暗黃店」。「團隊」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在疫情肆虐期間尋訪食肆登記,反應未如理想,於是冒昧找有影響力的傳媒人及網台主持幫忙,包括李慧玲、蕭若元、吳志森、曾志豪、游清源和劉細良等應邀作出呼籲後,團隊即收到大量店主來電,當中「很多是表面完全看不出痕[的暗黃店」。
登記隊義工不願透露姓名,只形容他們「只是一班睇唔過眼的普通市民」,以「團隊」名義受訪。他們表示,團隊由5至7名「素人」組成,對選民登記資格原本不熟悉,故在落區「掃店」前要做足準備:了解什麼牌照持有人才具有資格、梳理該界別歷年選情,再將這些資訊轉化為文宣及向店家解說。他們落區初期亦有「蝦碌」,「不知道食環署轄下熟食中心的食店不合資格,卻『傻更更』走上去派表」。
團隊主要透過「黃店App」推介或社交媒體信息尋找黃店,但食肆數目太多,團隊難走遍全港,可幸落區時巧遇另一班做茼P樣工作的無名義工,彼此合作互通消息,「知道A店已經登記了,我們就不用再去」,大大提升效率。
初反應冷淡 網台主持出手相助
及至今年3月,差不多走遍所有食肆,反應卻不太理想,加上疫情肆虐,難以突破樽頸。團隊決定主動接觸著名網台主持,將困難相告,對方二話不說就把團隊的呼籲透過節目廣傳。呼籲一出街,團隊電話響個不停,更有很多未列在黃店App的暗黃店主動聯絡。團隊強調,即使不是黃店亦願意協助登記,希望可鼓勵大家行使公民權利。
食堂負責人化骨龍(化名)是暗黃店選民一分子,他18歲已登記成為選民,但遲遲未有以食堂名義登記,「會覺得選唔選都係差唔多,功能組別就係唔公平」,但自反修例運動爆發後,他認為應略盡綿力,響應網台呼籲登記為選民。
「暗黃店」響應
選擇個人身分發聲
眼下未見食堂張貼任何文宣,亦未聞表達任何政治立場。化骨龍說做生意不應「歸邊」,更分享他以前任職酒店餐廳的經驗,「入行時已經有話不談政治、宗教,唔通我信佛,你信耶穌,咁我就唔理你?」不過,他認同「黃色經濟圈」能向政府施壓,亦欣賞願意表態的餐廳,「佢]表態,承擔了風險,(生意好)是應得的」,但他表明日後亦不會以食堂之名加入黃色經濟圈,「唔想因(食堂)立場而同利益扯上關係」,但會繼續以個人身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