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怕弄壞?了解腕表防水原理
雖然不少企業都實施work from home,有時仍然不能避免需要外出見人,外出時唯有勤洗手減低感染新冠肺炎風險。不過每次洗手時,總是把水花濺在腕表上,那會弄壞腕表嗎?不少品牌也推出各類型有防水功能的腕表,又是否真的能夠防水?首先了解一下腕表怎樣做到防水功能。 文:Tung Cheung
腕表能夠達到防水,主要是透過由橡膠、尼龍或聚四氟乙烯製成的墊圈或O形墊圈,放在表殼與表鏡、表底蓋和表冠等外圍的連接處,形成密不透水的密封層。旋入式的表冠設計,同樣為腕表帶來絕佳防水性能,它可以防止水從腕表柄軸孔進入表殼,這也是為什麼達300米防水性能的潛水表都採用旋入式表冠設計。表殼的厚度亦影響腕表的防水表現,必須足夠堅固才能抵受得住水中的壓力而不會變形。
實驗室採加壓形式 測試防水功能
常見腕表的防水級別為30米、50米、100至200米和300米或以上,但大家不要以為30米防水的腕表等於可以放在水底30米,不少標示「防水」的腕表如果浸在水中也有進水的可能。表盤上的防水功能,通常以30 M/3 ATM/3 BAR等顯示,腕表界用「標準大氣壓(ATM)」和「巴(BAR)」當作防水的計量單位,是因為從物理現象來說,水深每多10米,就會增加1大氣壓力,當表殼內外壓力不平衡時,腕表便有可能破裂變形從而入水。表廠在實驗室測試腕表防水能力的時候,其實是以加壓形式測試腕表的防水能力,而並非真正將腕表放到水底之中。
實驗室測試時溫度通常在20至25℃之間,水和腕表都是處於靜止狀態;但大家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腕表戴在手上時實質是長期處於運動狀態,以游泳為例,腕表和水之間有一定的衝擊力,往往大於3個大氣壓,因此就算一枚防水級別30M/3ATM/3BAR的腕表,也有可能入水。
「防水300米」不代表可下潛300米
有些防水腕表可能只有「Water Resistant」字樣而沒有數值,這代表防水等級是國際標準規定的最低耐受深度20米(即2 ATM/2 BAR)。一般來說,防水達30/50米的腕表,只能防止濺落的水滴及雨水;防水達100米的腕表可以戴茯~車和淋浴(冷水),但不可浸泡在水中;防水達200米、300米的腕表,可看成專業防水表,可用於游泳和浮潛;防水達500米,可佩戴作自由潛水或水上運動。
至於更高級的專業潛水表,可承受深海潛水的壓力,這些腕表墊圈通常由可抵禦減壓艙內氦氣材料製成,透過排氦裝置,讓腕表在不同水壓和氣壓下也不會爆裂。但要記住一點,就算戴茧礙禨竣穭W運動,表盤上寫明的深度只代表實驗室的測試結果,而不是實際在海洋試戴過,所以不要戴蚍虳「防水300米」的腕表下潛300米。
關於防水腕表,大家經常忽略的一點是腕表的防水性能再好,也不是永久的。因為佩戴方式或長時間佩戴,墊圈可能被腐蝕或者變形,也可能是表殼出問題,甚至表鏡鬆動或有裂紋等。大多數品牌也建議每三數年檢查維修腕表,而每次打開表底蓋後,也需要檢測其防水功能,因為開蓋時墊圈會脫落移位。部分化學物質如過氯化水、噴霧香水和頭髮定型劑等,它們都有可能進入腕表的縫隙,破壞墊圈,讓它變得脆弱,影響腕表防水功能。另外,防水表也不能洗熱水澡和蒸桑拿,因為熱脹冷縮的關係,腕表各組件因材料、形狀、大小不一,在溫度變化較大時會出現脹縮變形,當中會產生微小縫隙,令腕表進水。就算沒有進水,熱脹冷縮也會加速腕表防水零件老化,減低腕表壽命。
扭緊表冠 防止機芯入水
那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大家洗手時會不會弄壞手上的防水表?只要不是直接將水直射到腕表,問題應該不大;但要留意的是,每次調校好表冠後,一定要推到底將旋入式表冠扭緊,也不要在腕表潮濕或手濕時操作表冠,以防止水進入機芯,腕表沾到水後也應即時擦乾。如果腕表內出現氣霧,應及時處理,以免令機芯內部生鏽。而相比表身,其實皮帶才是更容易受水氣損害的部分,在需要勤洗手的當下,如果大家有佩戴腕表的需要,還是選擇膠帶、金屬鏈帶甚或織帶的腕表吧。
知多
■ 腕表受潮可以怎樣弄乾?
可嘗試以幾層衛生紙或易吸潮的絨布將腕表嚴密包緊,放在電燈附近烘烤;或將表面朝內表底朝外反戴在手腕上,透過手的溫度讓水氣蒸發;也可將腕表和粒狀矽膠放進一個密閉容器內,因為矽膠是天然乾燥劑,能有效吸收腕表內的水分。但如果腕表入水情G太嚴重,讓是應該將腕表送回品牌檢查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