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借鏡台「新冠箱」 大減插喉感染風險
小發明杜絕病人飛沫傳病毒
【明報專訊】目前在抗擊疫情前線的醫護人員,所面臨的最大的感染風險,就是在他們給新冠病毒重症患者插喉的時候,因為在將導管插入患者氣管時,醫護與病人的口鼻非常接近,病毒感染機率大增,偏偏目前加拿大的醫護人員都面臨防護裝備不足的問題。
在插喉過程中,醫護人員尤其是醫生,為看清病人的情況,自己的臉部與病人的臉幾乎貼近。此時﹐如病人咳嗽時,就會產生充滿病毒的飛沫,甚至直接將飛沫噴到醫生的臉上。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惡化,感染病毒的患者也愈來愈多,上述風險也隨之增加。密西沙加市善美醫院(Trillium Health Partners)的急症科黃醫生(Dr. Alyssa Wong,音譯)表示﹕「每一天﹑每一周,我們看到愈來愈多的病人被送進來,愈來愈多的病人情況加重,愈來愈多的患者需要呼吸機幫助。」
像黃醫生一樣擔憂的前線醫生也很多,他們在社交媒體上交流相關信息,借用台灣一位醫生的小發明,想出了一個隔絕病人傳染途徑的辦法。
這方法非常簡單,就是一個比較大的無色透明塑料盒,盒子上有兩個可以把手伸進去的大洞。這有點像生化實驗室裏需要嚴格隔絕操作的隔離台,只不過現在這個是一個簡化版,所用的材料是聚碳酸酯。
插喉時,護士把這個簡易隔離箱蓋在病人的上半身,負責插管的醫生從隔離箱的兩個大洞把手伸進去操作。
即使病人咳嗽產生飛沫,飛沫也會被隔離箱隔絕,保護了周圍的醫護人員。
目前﹐這個隔離箱被命名為「新冠箱」(COVID Box),在得到多家醫院和公司的支持後,已造出20多個箱子送往大多倫多地區的各家醫院。
這個採取拼裝方式的箱子,幾分鐘之內就可以組裝好。用完後又可以輕鬆拆卸,方便醫護人員用清潔劑對其消毒,以備下一次使用。由於疫情加重,用於隔絕超市收銀員和其他與公眾溝通窗口的塑料屏,都需要聚碳酸酯材料,以致這種原材料價格不斷翻倍,現在每個盒子的生產成本增加了大約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