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中文:東方之珠 養殖珍珠
【明報專訊】■新聞事件
機管局資助漁民轉型養珍珠
香港素有「東方之珠」美譽,但本地並沒有成熟的珍珠養殖產業。機場管理局在三跑工程的環境評估研究中,承諾制訂及實行改善海洋生態及漁業提升策略,其後於2016年宣布注資4億元,成立「改善海洋生態基金」及「漁業提升基金」,其中一個獲資助項目是試驗在本港東部水域養殖珍珠。
項目負責人黃火金透露,3年前從內地購入3萬隻「馬氏珍珠貝」,在塔門附近的東部水域養殖,過程中要逐一在珍珠貝內擺放以貝殼粉製成的珍珠核,讓貝殼「養大」珍珠核,成為珍珠。經過3年養殖,現時大約剩下1.2萬隻珍珠貝。他說,本港在1960、70年代亦有人養殖珍珠,惟當時加工、銷售渠道狹窄,行業逐漸式微。不過,近年捕魚業環境愈來愈困難,尤其政府於2012年禁止拖網捕魚,令漁民生計受衝擊,故漁民團體開始構思轉型計劃,而由於珍珠價值較高,故決定嘗試養殖珍珠。
漁業提升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席、港大生物科學學院教授梁美儀稱,因海洋污染、過度捕撈及油價上升等因素,本港捕魚業近年大受影響,「有些漁船捕撈不到魚,甚至到海中撈些爛銅爛鐵去賣」。他希望透過基金資助有助漁民轉型的項目,除提供資金,委員會亦會嘗試穿針引線,研究能否將珍珠加工為首飾銷售,希望藉此鼓勵因政府禁止拖網捕魚而生計受影響的漁民轉型。
資料來源:明報
■閱讀理解
1. 從文中選出適合的詞語,代替句子中紅色的文字。
A. 如果不是小明從中拉攏、撮合,這次活動根本舉行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為保持車廂整潔,巴士內不准飲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為何1960、70年代的香港珍珠行業式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香港捕魚業衰落,漁民生活愈來愈艱辛,你有什麼方法幫助漁民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圖生義
猜猜以下成語。(圖c)
■知多點
珍珠如何形成?
天然的珍珠是由珠蚌生產而來,養殖母珠蚌需要在陰暗、乾淨的水域。當有異物進入珠蚌貝內時,珠蚌會受到刺激,但因自身無法將它排除,所以會分泌名為碳酸鈣的液體將它包覆,彌合傷口。2至5年後,就能長成一顆貨真價實的天然珍珠。(圖d)
■小錦囊
上品珍珠
圓潤光亮
珍珠在古代固然是十分貴重的寶物,但當中亦有分優劣。根據清朝趙翼的《簷曝雜記》,珍珠可分兩種,一種為蠔珠,底部稍平,形狀有如饅頭,顏色微紅;而另一種為蚌珠,表面光亮潔白。評鑑珍珠時先看珠的形狀,大而圓潤、色澤純正的珍珠十分罕有,乃為上品,價值連城。若形狀稍有歪斜及皺紋,價值會一瀉千里。
■小遊戲
在括號內填上適當的字。
【1】有誰能夠幫我翻( )這封法文的信嗎?
繹 釋 譯
【2】大文高1.9米,灌籃對他來說是( )手可得。
唾 垂 陲
【3】幸好有你的鼓( ),我才可以走出陰霾。
麗 勵 厲
(答案見另文)
■詞語解碼
三跑工程
目前香港國際機場有兩條跑道,機場負荷將會飽和,不足夠應付航班流量。而三跑道系統項目除了會興建多一條新跑道,還會擴建機場,涉及多項機場配套和基礎建設工程,包括興建新的行李處理系統、興建一條全長3800米的跑道、道路網及交通設施等。
三跑道客運大樓預料能提供57個停機位,每年可處理的客運量達3000萬人次。
■寫作手法
比喻
魚眼和珍珠雖然價值差天共地,但兩者形貌甚為相似。我們寫作需要形容事物時,可運用修辭手法「比喻」,即以相似的事物形容、描繪另一事物。例如,天空彎曲的月亮有如香蕉掛在天上,月亮和香蕉相似之處是彎曲、黃色,運用比喻可以把事物變得具體、生動,易於理解,給人深刻的印象。
明喻:本體 + 喻詞 + 喻體
明顯地比喻,例如:星星像一顆顆珍珠在夜空中閃爍。
暗喻:本體 + 繫詞 + 喻體
把本體直接說成是喻體,例如:星星是一顆顆珍珠,在夜空閃爍。
借喻:喻體
直接用喻體來指代本體,二者合而為一,
例如:一顆顆珍珠在夜空中閃爍
■做一做
試用以下元素,用明喻、暗喻、借喻,各作一句句子。
(頑皮的小明、猴子、課室、搗亂)
明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