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備戰:如何做論證(上)
【明報專訊】論證猶如建屋,要房子牢固,屋簷寬廣,柱子非要堅實不可。筆者認為論證有兩根柱子,分別叫做S和O。
S:任何解難題目都有「主要對象」(subject),解難目的旨在解決對象的「處境需要」(situation)
O:任何解難題目都會比較手段的適切性,因此須設定「預期成效」(expected outcome)
今期先介紹如何利用「S」做論證。
去年有題目問:
假如有學校給予高中生自主權制定以下事項,你認為哪一項最受同學歡迎?試討論並達成共識。
上課時間/髮飾儀容/授課教師
或許有人會批評:(A)這是「偽命題」,現實世界怎可能發生呢?(B)莫說中學,部分措施在大學也不可行。(C)學生心智還未成熟,「自主」真的有利學習和成長嗎?(D)既然游談無根,豈不教考生胡扯一通?
筆者不打算逐一反駁,只想讀者思考:
(1)誰不好逸惡勞?但高中生喜歡彈性上課時間,就只為多睡一點?
(2)貪美本於天性,但高中生喜歡自主髮飾儀容,就只為爭U鬥麗?
(3)誰願嚴厲對待?但高中生喜歡自選授課老師,就只為輕鬆過關?
筆者深信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人人都是理性的!
因茬o份理性,於是會追問:
(1.1)學校規定大家一律在指定時間回校上課,為你或同學帶來什麼困擾?
(2.1)學校依據什麼標準制定全體的髮飾儀容?這些要求為你或同學帶來什麼困擾?
(3.1)學校安排教師任教哪班哪科,在實際情G下為你或同學帶來什麼困擾?
以上問題其實有一個共通點:要從用家的處境和需要看問題,而不是從行政管理(如可行性),或成本效益(如利與弊)來切入。
因為從用家角度出發,所以需要「觀察和自省」:
(1.2)今天高中生【S】的作息問題上跟昔日有什麼轉變?主觀願望和客觀事實出現什麼落差?
(2.2)今天高中生【S】在校服問題上有什麼行為表現?背後的心態和觀念是什麼?
(3.2)今天高中生【S】對「補習名師」趨之若鶩,反映在學習問題上師生關係出了什麼變化?
走筆至此,讀者會發現:只要抓住(1.2)至(3.2),即【S】的需要做論證,不但有根有據,而且很貼地!
這條題目的命意是:
話題:自決哪一項校政
議題:學習方式的轉變
命意:藉自決哪一項校政,探討高中生最渴望哪種學習方式的轉變。
◆示範
……是的,有誰不想公開試取得佳績?如果可以自選授課老師,大家便不用對「補習名師」趨之若鶩了。可是想深一層,大家是否聽過,甚至親身經歷過,一些原先不受歡迎的老師,因為某一番話,或某一舉動,使同學深受恩惠,對之改觀?畢竟人與人的緣分就是這樣奇妙。所以我反而認為自主髮飾儀容會較受歡迎。我想不會有同學花枝招展,或標奇立異上學,因為年輕人其實害怕過於出眾,不想被人評頭品足,成為笑柄;只是大家又不想千人一面,毫無個性。所以,由學生自行制定髮飾儀容指引,更能適切同學自尊、尊人的心理需要。(約200字)
文:何世昌
[語文同樂 第3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