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溫置業外國人跌至2.5% 居港加人回流可刺激銷情
外國買家稅推出近3年
【明報專訊】卑詩引入外國買家稅已接近3年,最近3個月外國人在大溫地區置業佔區內住宅銷售比重,跌至只有2.5%,相比實施那年2016年的初夏相差很遠。據《環球郵報》指,財政廳的數據顯示,於2019年3月至5月,外國人在大溫置業的比例佔區內整體住宅成交只有2.5%;而2016年初夏,外國買家比例達13.2%。
按成交宗數而言,於今年3月至5月有261宗的買家為外國人,但2016年同期有1974宗。
換言之,2016年初夏每約8宗有一宗屬外國買家,但今年5月則每約60宗才有一宗。
前朝卑詩自由黨於2016年8月引入俗稱外國買家稅,向在大溫地區置業的外國人徵收物業轉讓稅(PTT)額外多15%。
當卑詩新民主黨上場後,在2018年2月將額外稅率調高至20%,也將徵稅範圍擴闊到大溫以外更多城鎮地區。
報道續指,在過去3年出現外國買家不青睞卑詩的趨勢,例如在2016年9月,屬非加國公民或永久居民買家的交易,佔該月份住宅銷售不足2%,後來比例於2017年12月升回至4.2%,到2018年2月續升至5%,但後來再回落。
西門菲沙大學(SFU)城市規劃課程總監甄瑞謙(Andy Yan)昨日接受該媒體訪問指,最近數據顯示出公共政策對自由市場可造成重大影響。他指外國買家稅是一項針對需求方面的政策,也可視之為減少外國買家的政策。
大溫地區樓價自去年中開始下跌,而西大公共政策助理教授戈登(Josh Gordon)則指,在一些於2016年春季有較多外國買家的城鎮,其樓價傾向下跌的幅度也最大。
他指,溫哥華市、列治文、本那比和西溫區(District of West Vancouver)屬部分那些城市,其樓價佔本地收入的比例很高,即使在過去一年樓價跌了近一成,該比例仍是高。
報道指,於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間,外國買家佔大溫成交於去年7月出現最低位,僅1.57%,次低是在今年5月出現,只有1.62%。
於今年5月,大溫區內一共錄得3521宗住宅成交,但只有57宗的買家是有外國人;而溫哥華市的外國買家比例,為800宗成交中的22宗,即2.75%。
溫市由今年3月至5月,一共錄得10416宗住宅成交,而在引入外國買家稅之前,2016年3月至5月,錄得14978宗。
樓房成交緩慢下來,一般也意味政府庫房稅收減少。於今年5月,省府的外國買家稅收跌至650萬元,相比4月的1300萬元,只有約一半。
除外國買家稅外,聯邦在去年1月亦引入新的按揭壓力測試,使準買家較難申請到按揭。卑詩省府也推出打擊洗黑錢活動、向高檔物業另徵一些稅項和推出投機及空置稅,那些都被視為影響樓市的因素。
金融機構Central 1信用合作社副首席經濟師Bryan Yu認為,本地和外國人買住宅的銷情會在今年稍起回升,不過預計價錢續跌直至2020年才穩定下來。
他指,本地銷情減緩主是是政策所致,反映出聯邦按揭測試和多項省府措施有效,香港最近的不穩可引致在香港的加拿大人回流,也可能構成本地市場上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