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片「逐格睇」 港大生揪出戰爭罪行 國際特赦「數碼驗證隊」 蒐衝突事件影像核真偽
【明報專訊】2015年歐洲難民潮,一幅敘利亞男童伏屍沙灘照,舉世震驚;照片將戰亂禍害公諸人前,但每一幕都叫人難受。千里之外,一群香港大學師生,卻願「自找苦吃」,加入「數碼驗證團隊」(Digital Verification Corps,DVC),每周花上10小時,「逐格睇」衝突及戰爭相,只因「為人權發聲」,協助國際特赦組織,找出有否戰爭罪行。
明報記者 高卓怡
敘利亞內戰至今8年,造成最少50萬人死亡,逾560萬人流離失所。「大家會覺得『他們好慘呀』,但會諗『咁我又做到曮均H』」去年修畢港大法律與政治雙學位的陳以德(Areon),以往不時反問自己這個問題。
Areon去年修讀人權法律科,由法學院講師Lindsay Ernst帶領加入DVC。Areon說對DVC工作第一反應是「震撼」,「原來有途徑是遙距但又直接幫到世界」。國際特赦組織DVC團隊2016年成立,招募大學生做志願者,蒐集戰亂或衝突事件等影片或相片,核證資料真偽、辨別有否侵犯人權行為。
DVC有6間大學參加,港大去年加入,是首間及唯一亞洲代表,約有30多名活躍成員。與Areon念同系的成員樂芷瑜(Yuki)說,敘利亞等中東戰火地區對港人而言「感覺好遠」,但她認為「人權無分國界,除西方社會外,亞洲、以至香港為何不可主動『企前點』?」
「大海撈針」對照文件衛星相 靠影認地點
Fact-checking(事實查核)考驗耐力心力眼力。兩人去年接到的首個任務是調查敘利亞城鎮Kafr Zita,在2014年有否受生化襲擊。儘管受過基本訓練,但二人甫見到逾20條不同地點、解像度參差的短片,也被「考起」。Areon說,「有些場景是醫院,只影到病H或醫院標示,亦有在屋外,很難辨認地點。」意想不到的是,現場樹影及燈柱影子竟是「關鍵線索」。Yuki說:「影子照到地下會有特定圖案排列。」成員要憑零碎線索「大海撈針」對照衛星圖片、官方文件、傳媒報道等,判斷最有可能的發生地點及日期。
周看10小時 「10秒片最少看15次」
Areon稱,「即使是得10秒的短片,最少都要看15次」,二人當時每周約花10小時睇片。港大團隊最終用兩個多月調查,撰寫50多頁報告,確認當地曾受化學武器襲擊。問到兩個小妮子日日看災難場面會否「難頂」,二人說「還好」,但見到平民吸入毒氣後面容痛苦扭曲、嘔吐,「尤其受害者是小孩子時,特別揪心」。
見識外地 更關心本地議題
見識過外面世界,觸動二人更關心本地議題。經歷過2014年佔領運動,Yuki曾想,「既然做到盡,都改變不到(現G),還有哪些可做?」但如今她因DVC工作改變想法,「打開了新想像」,「除了上街,我們可以教育公眾,當有警民或示威衝突,如何拍條好片,畫面要影到特點能顯示到時地,除了可做證據,亦是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