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三無」:無機會、無玩伴、無環境 港大培訓助師生親子「玩學相長」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融合與特殊教育研究發展中心計劃總監廖秀卿說,玩是純天然教育,但現時不少孩子是「三無人士」,即無機會、無玩伴及無環境。「就算有生日會、製造了環境給他,但不是很多小朋友或大人可以一齊玩,亦不懂怎樣玩」。中心推行為期3年的賽馬會「玩學相長」計劃,於14間幼稚園培訓老師及家長成為遊戲導師,讓更多人學懂與孩童玩樂,「何時何地何人都齊齊玩」。
計劃去年9月率先在6間幼稚園開展,透過講座、工作坊和實習培訓教師及家長,與高、中班即約4至6歲孩童玩一些好玩、安全及互相尊重的好遊戲,如名為「一聲就聽」的遊戲,導師說出一項指令,請小朋友馬上作出適當反應,訓練反應及專注力,又如「魚仔游過來」等遊戲(見圖),孩子更可運用創意創造自己的版本,過程中學會與人溝通、尊重別人及培養專注力等。
互動遊戲助改善人際關係
發展中心計劃總監廖秀卿說,玩是純天然教育,但現時不少孩子是「三無人士」,即無機會、無玩伴及無環境。她期望此計劃,讓更多人學懂與孩童玩樂,又指研究亦指出孩子透過互動遊戲,有助人際關係。
駕車遊戲學交通安全尊重他人
有份參與計劃的救世軍慶恩幼稚園校長羅秀芬說,學校一直有將遊戲融入教育。參與計劃後,老師知道「自由遊戲時間」的盲點,如會有學童獨自玩耍,不與人溝通,故之後改變教學及遊戲方式,如增多教具令學童互動及溝通。家長劉先生育有一對4歲半孖女,他透過女兒就讀的幼稚園參加此計劃。劉先生說,孖女出外時愛四處奔跑,他以前每次只會大聲叫停、與女兒講道理,但女兒「這刻聽你說,下一刻就不記得」。參加此計劃後,劉先生學會利用「駕車」遊戲,並加入安全、尊重他人等元素,「當她們要跑,就說前面是紅燈,她們自然就會停低」,少了昔日的嘮叨,親子關係有改善。
網上平台分享好遊戲
計劃首兩年共10間幼稚園參加,預計3年間包括14間幼稚園、超過2200名高、中班學童及其家長、教師和校長受惠。另設資源網上平台,蒐集及分享好遊戲,並將會整合遊戲教育資源套件予全港幼稚園學童及教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