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關鍵詞:文學過來人 答選科疑問
【明報專訊】大學生張學霖、梁凱君3月底於「文學?拓印——聯校中三文學營2019」(詳見另文)擔任中三生的組長,聽到很多選科疑問。問題經整理後,由5名高中曾修讀文學的大學生輪流解答。
◆張學霖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一年級
因其主修學系,獲生物學教授邀請協助研究中國百年前對生物演化的認識。
◆梁凱君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二年級
朋友告訴她,在商科和理科生眼中,讀文學的同學非常「文青」、有氣質。
◆蘇振杰
香港樹仁大學
法律與商業學系四年級
中四選修兩個商科,再隨便搭選中國文學,本來打算之後棄修,詎料愈讀愈愛。
◆陳雅雯
香港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一年級
因為溫習「過火」,最終DSE中國文學科考獲4級,遠低於預期,用心變傷心。
◆薛靜仁
香港中文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二年級
校內曾預計DSE中國文學成績為3級,中六鑽研歷屆試題,終考獲5**。
■理性篇
◆Q1 我是「文學人」嗎?
A:綜合意見,受訪者提出以下「文學人」的特徵:
— 喜歡寫作
— 不怕背誦
— 願意/喜歡閱讀
— 願意觀察身邊的人與事
— 有同理心,願意代入不同人的世界
◆Q2 大人說讀文學無用,或是無前途。你覺得呢?
薛:其實中學與大學讀什麼,大多與將來的工作無關。若你讀好文學,它能助你升大學,也是有用的。
張:若然父母反對聲音較大,你大可以不讀。不一定要選讀文學才可以接觸文學,就看你是否選擇將興趣與考試結合。可能你偶爾問同學借閱文學課本,讀讀某些篇章,反而更開心。
蘇:不會無用的。文學為我建立一些價值觀、思考方式,像《庖丁解牛》教我處世之道,我變得較樂觀;《死水》教我反思社會現G,每篇指定篇章都有它的價值。
◆Q3 讀文學與中文有什麼分別?
梁:中文課學文言文時,字詞解釋和語譯是重點,文學課則甚少討論字詞解釋,偏重藝術手法和文本賞析。
陳:文學有趣得多。我超級喜歡文學創作,題目很有趣,例如「近在咫尺的陌生」,就算我無寫這題目,也會好奇別人寫什麼。至於中文作文,不知是否受坊間(補習)名師影響,基本上已限制了怎樣寫。
張:比較兩科的「閱讀卷」(即中文卷一、文學卷二),文學沒有短題目,分析題要答得細緻,但作答中文卷一的長題目時,要提醒自己勿寫太多,以免未能完成答題。文學創作題目多為開放式,但我會被中文作文影響,用考試手法不停扣題,令文章寫得太工整。
◆Q4 DSE文學科是否難考好成績?
張:每年考的指定篇章有[可尋,重點溫習28篇指定篇章的6至10篇即可。個人經驗,溫習文學所需的時間較生物和化學少,因為生物和化學科需要溫習所有內容。當然,卷一創作有不穩定因素。
陳:試前我做了太多賞析練習,想寫的內容太多,結果3分題目也寫了一頁,導致6分題目答得很倉促,所以時間管理很重要。創作方面,我也是看了太多人的文章、很多好句子,結果在「最後一戰(指DSE)」不自覺地賣弄文筆。文學作文,情很重要,情要夠真、影響(即打動)到別人。
薛:若根據數字,也是的,文學考獲5級或以上的考生百分率比較低。我在升中六的暑假開始集中溫習文學,有幾個方法:
1. 鑽研考評局的《試題專輯》,找出哪些篇章久未出題,將之熟讀,也要留意題型,如同一篇章曾考問什麼內容
2. 看高考(HKALE)題目,雖然指定篇章不盡相同,但可多理解答題框架。高考題目比文憑試難,看完會更有信心
3. 整理筆記,以點列形式整理指定篇章的內容、賞析重點,如《秦風?蒹葭》必講重章疊句、《西湖七月半》重視場景描寫等
■感性篇
◆Q5 選讀文學時,有過什麼掙扎?
薛:曾猶豫應否選修文學,文科比理科、商科的答題標準模糊,文學(DSE)5級或以上的考生百分率較低,但想一想,還是覺得讀有興趣的科目較有利。
陳:最初有少許後悔,因為課本很厚、很多字,但後來上文學課成為我高中最放鬆的時候。
◆Q6 讀文學,有什麼美好回憶?
梁:最開心是同學互相翻閱或點評作文和習作,從同學的故事情節、鋪排或文筆得到啟發,偶爾也嘲笑一下大家。當其他科的同學「操卷」和背公式時,文學班同學可以悠閒地讀文章。每次轉堂拿茪敺Х狴說A偶爾聽到「唉,我不想上Chem.(化學),想留在你的班房上文學課。」聽完會竊喜。
蘇:可能文人都較幽默,所以上課很開心,大家互相分享好的書籍或網上文章。10多人讀文學,容易得到老師的指導,有問題能立即改善。
陳:學習指定篇章都像在聽故事。作文後,大家也會互相分享佳作。文學班還一起去了杭州,到詩人去過的地方,看指定篇章中的西湖,很好玩。
◆Q7 雖然大學學科與文學無關,但……
薛:現在我修讀中文新聞。讀文學令我看時事時,多了一份人文關懷,因為很多篇章都講家鄉、國家等。說話或寫作時,不會很乏味,有不同的表達方法。
陳:現在我參與舞台劇,常想將詩句融入劇本。詩句很美,雖然以前覺得(詩歌)內容很難理解。
創作無標準? 文學教師:要情真
「文學來自敢於直面人生『真實感受』的勇氣。」考評局平實的《試題專輯》(2017年)突然殺出像青春小說對白的句子,循道中學中國文學科科主任吳暘(圖)稱,這反映卷一文學創作評分的大原則:寫自己、要情真。
無論大作家或中學生,感受都需要時間醞釀,不是說有就有。吳暘覺得部分學生對生活冷漠,未必是天性,而是生活節奏太快,常跳過思考與感受的過程。他建議學生於高中3年,可做一個生活小練習——等車及坐車時別只看手機,抬頭看看身邊的人與事,稍作沉澱,再記下見到的畫面或感受,篇幅毋須太長,練習只為提升對生活的敏銳度,日後反芻細味內容,便能於考試派上用場,亦能避開「死別」式(即文中總有人去世)的套路寫法。他又提醒學生勿過分賣弄文筆,破壞文章感情,「即使文字淺白,若意思獨到、流露真感情,還是可取高分」。
文:蔡康琪
圖:受訪者提供
[語文同樂 第3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