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3.16
    星期六

《流浪地球》光年級別的中國巨嬰

[2019.03.16] 發表
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

「戰狼」再現,又見吳京。50億票房神話,被譽為中國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好不好看,則視乎怎樣定位:不得了的中國電影,或者,要不得的科幻大片。

文﹕紅眼

電影源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上世紀末發表的同名短篇小說。劉氏早揚名國際,堪稱當代中國科幻小說領軍巨匠,按照原著奇想力豐富的設定,太陽系滅亡在即,地球需要逃出引力,尋找光年之外的新坐標,而「流浪地球」正是一個長達2500年的大遷徙計劃。佈局天馬行空,但具備精確的行動構想,例如讓地球首先停止運轉,倖存的人類則移居地下城市繼續繁衍,再透過地表一萬座超級引擎推動地球,加速離開太陽軌[,經過一百個世代承接的旅程之後,再用幾百年時間讓地球減速。

劉氏確實寫了科幻小說該向讀者展現的科學精神和無窮幻想,但經過改編(和劇情化)的《流浪地球》,如同世界末日前的人倫道德回歸,幻想可以彌補所有科學理論的不足和錯誤,人性凌駕於科學,蓋過邏輯。科幻巨匠的佈局,也無疑被吳京的民族英雄旗幟冠名馳行。

原著高明的科幻奇思在哪堙H

並不介意中國在中國電影媟礄a作主,扮演救世主,但電影表明了人民英雄去到外太空,面對科學問題和科幻題材,仍會沿用一套籠絡人心的倫理公式,願意為大局捨己犧牲的活雷鋒精神,在眺望木星的未來太空站依舊得到推崇。

真的規避勁敵而沒有美國嗎?吳京的同伴是俄羅斯人,兒子的戰友是中澳混血兒,而唯一的美國,其實出現在電腦存檔中的聯合國邪惡條款,以及太空站的「叛逃」人工智能。高智能程式對人類社會的反噬,過去一直是美國經典科幻電影的未來構想之一。漠視人性、背離情誼,人類存亡的終極威脅,面對吳京這個外太空雷鋒的對立,它們始終無法控制人類(中國人)的感性行為。

當然,有人會說,過去看美國的科幻大片如《星球大戰》、《天煞:地球反擊戰》,同樣都有不科學的故事設定,但《流浪地球》的問題是,原著本身就擁有相當高明的科幻奇思,解釋得頭頭是道,這跟電影追加的人物衝突和主軸劇情完全不符合。吳京在《戰狼》徒手接飛彈、閉氣游進潛水艇,倒可以接受,在《流浪地球》飛簷走壁於太空艙外,則令精心部署的光年式遷徙顏面掃地。

在故事尾聲,當全球人類都絕望,中國隊卻提議緊急修改超級引擎,對抗木星引力。說好了以光年距離計算的人類逃亡大計,居然都沒有計算一顆木星的引力?而且破解方法是燃燒氫氣引爆木星,再產生一股衝擊波。鋪出浩瀚的人類遷徙計劃之後,再用13億國民人人都「噢!這個我懂!」的初級化學常識來貫穿。明明電腦已計算出人類存活率是零,但全地球就他媽一對中國父子想得出這簡單的救世良方?

「全民大煉鋼」的科幻重現版

原著交出一萬個引擎推動地球軌[的大計,電影高潮卻坐落於數百個航天員,以中國隊為首,推動一支「撞針」巨大零件。反科學、純幻想,欠缺周詳思慮,氣勢就是一切,拉雜成軍都會成功。一個人去冒險是零,千千萬萬個人同時實行,配合無數分秒不差的巧合,居然就會成功?似曾相識,原來是民革時期「全民大煉鋼」的科幻重現版。

但《流浪地球》就像一頭幼稚園巨嬰,當他拿?顏色筆在父親的學術論文塗鴉,觀眾還要附和一種不能讓孩子傷心的集體情感,摸?孩子的頭笑?說:「你好叻仔呀,第一次真的算是不錯。」它確是中國科幻電影史上零的突破,如戲中角色,人人都全心盡力去拯救地球,精神可嘉,但只懂得運用小學生數學基礎,偏偏要挑戰地球逃逸軌[的艱深難題,錯漏百出,給上多少分,都是同情分。

導演郭帆倒有自知之明,承認電影粗糙,跟國際水平的科幻電影還有數十年距離。而最大的分別,是《流浪地球》的太空野心,既高且遠,還很偉大。然而,太空夢碎的今日,像Damien Chazelle去年執導的《登月第一人》,不高不遠,並不偉大。幻想回歸真實,恢宏回歸粗糙。當然,兩部電影所呈現的,是兩種不同的粗糙。

《登月第一人》推翻了人類史上首位登月英雄岩士唐的豐功偉績,當年美國的太空任務,其實全無把握、兒戲、隱瞞,不斷計算錯誤,失誤死傷和虛耗國庫。如電影中岩士唐妻子的嘲諷,登月計劃不就是美國和蘇聯兩個小孩子鬥快砌模型。

電影之中,再一次向人們展示的登月畫面,外太空一片死寂迷失,與人類多年來的太空夢相距甚遠。而男主角Ryan Gosling在月球上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狼狽,太空艙處處修補痕[,毫無先進精細的感覺。

影友厚道,稱《流浪地球》不是The best,仍算是Good try。我認同電影是Good try,but trash。雖說歷史上的航天計劃,本身就是無限次Good try,but trash的總和,岩士唐知道自己不是人類英雄,他只是國家的齒輪,Good try之一。他幸運,他不幸死了,成為Trash,下一個太空人會替補。他也幸運,上一個太空人不幸成為Trash,才輪到他登月。但吳京那種一夫當關,後現代雷鋒同志的魄力、信心和運氣,不但電影中潛藏的美國太空總署,連偌大的木星也折服。而《流浪地球》的太空夢之所以落後,就是因為人類(中國人)仍然自信,Try the best能走得很遠。

還未拜讀劉氏原著,卻剛好讀了好些關於美國太空總署放棄火星計劃的前因後果。其中提到,原來火星無人機械車自2004年起一直在火星前行,15年來,默默將照片傳回地球。但隨?火星的一場沙塵暴,機械車與地球失聯,呼叫多月不果,太空總署宣布放棄,火星探索計劃亦暫時完結,機械車這場孤單的「流浪火星」旅程,在今年的情人節結束。

這個故事,在人類征服太空的執念之中,渺小或多餘,但科幻讓人?迷之處,不在波瀾壯闊,只求光年之外,來自未知的回音。

至少不是巨嬰抬頭,看見了父親、國家和帶領人民的任務。我情願做一輛孤單的無人車,爬行數十年用盡時光,都不想抵達這種遙遠的未來想像。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