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奇亞籽」不少人可能會覺得很陌生,是近年來非常火紅的健康補給品,還有不少人把它視為減肥佳品,很多地方都能買到,但奇亞籽到底是什麼東西?
其實奇亞籽外形和常見的「山粉圓」很類似,同樣都是植物種子,但所含的成分不太一樣。奇亞籽是源於南美洲,最早是阿茲特克人的主食,而「奇亞」的名字,也是阿茲特克人的馬雅語,意思是力量,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稱它為「提供力量的種子」或是「神奇種子」。
而奇亞籽也富含很多養分,包括omega 3和維生素B、核黃素、葉酸、硫胺和煙酸,以及許多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鈣、鎂、鐵、鋅、錳,因此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基本養分,台灣營養師鄭玲君也整理五大好處,讓大家知道吃下奇亞籽能獲得哪些能量。
減肥、增加飽足感
奇亞籽有很好的吸水功能,吃進肚子裏後持續增加體積,進而提生飽足感,且奇亞籽含有大量膳食纖維,但又不含熱量,營養師就建議,早餐可以加入牛奶或豆漿中,就會有滿滿飽足感,抑制飢餓。
幫助消化
上述提到奇亞籽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因此可以幫助消化,同時維持消化道正常機能。
補充蛋白質
一般蛋白質大多從奶蛋魚肉類中攝取,但不少人都有攝取不足的問題,甚至吃素者也很容易攝取不足,而奇亞籽含有植物性蛋白,除了好吸收之外,也不用擔心或像吃肉一樣吃進過多脂肪和熱量。
補充omega 3
Omega 3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之一,可以幫助維持體內膽固醇正常含量,但由於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必須從食物中攝取。而omega 3含量最多的是深海魚油,不過植物中也有不少含有omega 3的營養來源,奇亞籽就是其中之一。奇亞籽含有18%的omega 3,可以幫助補充身體所需的脂肪酸。
補充鈣質
不少從食物中常會攝取不足,這時除了補充鈣片之外,也可以方便食用的奇亞籽中攝取,而且其實奇亞籽含有的鈣質比例,比牛奶還要高。不過說完這五大好處,到底這一粒一粒小小種子該怎麼吃?營養師就建議,挖一匙倒進碗裏,並加入等比例的冷水,泡個5到10分鐘,直到種子外圍有薄薄一層透明稠狀物,這時就能加入牛奶、豆漿或任何飲品內,尤其加入蜂蜜水口感更好,夏天飲用的話清涼又消暑。
至於要怎麼選,營養師提醒,不要買來路不明或散裝的奇亞籽,到大買場買有完整包裝的比較安心,而且要注意產地,因為奇亞籽主要是從南美洲來的,若是發現產地是其他地方,那就要特別留意了。
------------------------------------------------------------------------
吃胎盤真的能補身治病嗎?
中國民間一直流行吃胎盤、甚至入藥,不少人視胎盤為補品和良藥,認為產後婦女吃了胎盤能盡快恢復體力、加快子宮復元、促進乳汁分泌、預防產後出血、失眠、抑鬱和月經紊亂等,普通人吃了也有益健康,增強免疫力、強身健體、甚至抗衰老等。
吃胎盤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包括燉湯、炒食、煮粥、包餃子、做丸子燉湯或炸食、熬膏滋等,也可以將胎盤烘乾後磨成粉,製成膠囊或添加進保健食品食用,現在西方人也漸漸流行吃胎盤。
胎盤(placenta、又稱afterbirth)是婦女在懷孕時最先形成的器官,甚至早過胎兒的任何器官,胎盤在懷孕期間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將母親和在她的子宮內生長的胎兒連結起來、為胎兒提供氧氣、養料和荷爾蒙等,並將胎兒的新陳代謝廢物排走。
胎盤在懷孕期間一直生長,在生產後便不再需要,是人體內唯一完成任務後便被遺棄的器官,若嬰兒是經陰道分娩(vaginal delivery)的,胎盤便會經陰道排出,若嬰兒是剖腹生產(Caesarean section)的,醫生要將胎盤從子宮取去,作生物醫療廢物(biomedical waste)處理。
胎盤含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簡稱hCG)、胎盤生乳素、雌激素和孕酮等多種激素,也含豐富的干擾素、免疫球蛋白等,雖然胎盤的化學成分豐富,但大部分物質都是蛋白質大分子,經水煮或焙乾後生物活性便會消失,縱使小部分蛋白質分子吸收進入人體也不能被直接利用。
此外,胎盤所含的激素可被人體利用,但由於健康的人體就已能自行保持平衡、不需額外補充,所以,雖然胎盤有營養成分、但沒有營養價值和作用。
其實,中外有不少關於食用胎盤對健康的研究,但研究結果不明確,直至現在仍沒有符合嚴謹科學準則的研究結果能確證胎盤的功效。坊間流傳服用胎盤有效的多是「軼事證據」(anecdotal evidence),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科學上,關於軼事證據的定義包括:不是基於事實或仔細研究的信息、非科學觀察法得到報告、非嚴格科學分析方法得到的隨機觀測、來自口頭相傳而非系統證明的信息。服用者覺得有效,很大程度是基於「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安慰劑效應(亦稱偽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等)是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徵狀得到紓緩的現象。
服食胎盤最大的問題是病菌感染,就算是在醫院分娩,也很難不受細菌感染,因為,在生產過程中會流出大量體液,增加感染的機會,況且,陰道並不是無菌的。此外,孕婦在生產過程中會不自覺排便,糞便可能含更多細菌,所以,胎盤很容易受到污染。
將胎盤煮熟或烘乾後磨成粉可以減低受病菌污染的風險,但不能完全排除受污染的可能,卻會讓部分營養素流失。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曾於2017年發表一個有關初生嬰兒因母親服用受污染的胎盤膠囊藥丸而受病菌感染、並需要住院接受治療的個案。
加拿大衛生部(Health Canada)亦於2018年11月27日發出警告,服用胎盤和胎盤產品會嚴重危害母親和嬰兒的健康,尤其是服用別人的胎盤。
衛生部並重身申,由第三者製造的胎盤食品屬藥物,必須符合「食品和藥物法例」(Food and Drugs Act)的要求,若衛生部發覺胎盤食品引起健康風險便會採取監管行動。
郭詠觀醫生 (Dr. Jason Kw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