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0.23
    星期二

U Life﹕書生創業 非遙不可及

[2018.10.23] 發表
(曾憲宗、韓祺疇攝)
走進校園,隨處可見創業比賽或資助計劃的宣傳海報,Alex和Lilian認為這為校園營造了「創業並非遙不可及」的氣氛。
訪問當天正逢科大的O-Week(迎新周),各學會、系會、宿生會在香港賽馬會大堂擺設攤位招募新生入會。
科大創業中心主任陳雙幸教授
THE BASE內的Cafeology是由學生設立和經營的社企,但由於人手等問題,已於一年多前停止運作。
除了開會,不少學生也會到THE BASE自修和休息。
Alex和Lilian曾是Uni-Y(University YMCA,大學青年會)的成員,圖為二人與現屆莊員的合照。
(圖8)

【明報專訊】「好遠,同搭車要好耐!」這是環球商業管理及資訊系統學雙學位四年級生郭嘉傑(Alex)對科大的第一印象,「不過之後看到這樣漂亮的海景,就全都彌補了」。與他有類似想法的,還有環境管理及科技畢業生曾嘉麗(Lilian)。從「初入大觀園」的普通大學生,到現在擁有初創公司,在科大的4年,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選修EC課程 創業夢萌芽

走進科大校園,隨處可見創業比賽或資助計劃的宣傳海報,創業與校園生活,在科大似乎並非風馬牛不相及的事。Alex和Lilian入讀科大前,也沒想過原來大學生可一手一腳「搞盤生意」,直至選讀了創業中心(Entrepreneurship Center,簡稱EC)的課程和參加校內創業比賽,他們的「書生創業夢」才正式萌芽。

EC有開辦與創業相關的課程,涵蓋風險管理、市場營銷、價值創造等範疇,也會邀請商界人士到校分享經驗。所有科大學生皆可選修EC開辦的科目,修讀一定的學分可副修「創業」。一開始沒有想過創業的Lilian,二年級暑假修讀了EC其中一科「Design Thinking」,「(功課)需要我們就社會上現有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她當時蒐集了一些資料,發現嬰兒生病時,父母往往無法即時發現,市場上也沒有解決問題的產品,她便以此為研究題目。「因為讀了此科目,有了個好像不錯的想法,恰好(當時)參加了校外的戴森設計大獎(The James Dyson Award),並獲得香港區冠軍(National Winner),便繼續做下去。」她與幾名同學因比賽成立了初創公司InSense Tech Limited,主力研發產品「體溫戒指」,讓父母可以隨時監察嬰兒的身體狀?。

Alex與Lilian的目標稍有不同,他一年級時已有創業的念頭。有次他在校內看到香港科學園舉辦「SciTech Challenge」創業比賽的海報,「規例說可以提出任何意念參賽,於是就想嘗試」。他認為校內的創業風氣盛行,「我覺得科大人是很開通的,而且適應力很強。當你做的事(創業)與其他人不同,他們不會投來異樣目光,反而會很好奇,想知道多點詳情。而且我認識不少同學也有創業的想法」。現時他創立的公司Coxana Innovation Limited會到學校提供航拍機和影片製作教學,教師生將航拍技術應用在STEM教學上。

提供資金人脈意見 校園聚腳地成搖籃

科大創業中心主任陳雙幸教授表示,創業過程像興建金字塔,「最底層的部分是最多學生參與到的,就是知識的學習;再上一層就是完善你的概念,要思考市場趨勢、實質如何運行等,上到這個階段其實已經『篩走』了一批學生。最終一層就是落實行動,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最終成功的大概只有一成」。把創業計劃從意念變成事實,過程並不容易,EC為學生提供獲得資金和意見的途徑,例如Alex曾參加校內「HackUST」的編程活動,參加者可以與現職的程式編寫員、工程師和企業家聚首兩日,分享自己的創業意念,「的確得到很寶貴的回饋,令自己的想法完善不少」。Lilian也認為,如果沒有EC一系列的科目、活動和資金支援,很可能會打消創業念頭。

除了資金、業界人脈與意見,EC也為科大一眾創業「新鮮人」提供了聚腳場地。EC地下設多功能場所「THE BASE」,可變成演講廳供業界講者作分享,閒時學生也可到那裏交流創業意念。THE BASE日間開放予公眾,晚上只限持學生證的學生進入。Alex初創公司的合伙人並非全是科大生,日間THE BASE就成了他們開會的場所,省下了辦公室的租金。

如何平衡大學六件事?

瀏覽臉書專頁「HKUST Secrets」,不少學生都發帖文抱怨課業繁重,令大眾對科大校園生活留下「好chur」的印象,Alex和Lilian還要付出額外時間完成創業計劃,二人是如何做到大學「第六件事」呢?Alex笑道:「其實所謂的『chur』都是因課程而異,也要視乎教授如何。我修讀過最『chur』的一科……不公開名字了,是每星期做一個個案分析和口頭報告,但這種學業壓力反而是一種自我挑戰,而所謂的『chur』,可能更是一種氣氛。」

二人並無被學業和創業佔據所有時間,Lilian說:「科大有不同學會,無論你想參加義工團體還是藝術學會,都可自由報名,我就參加了劇社,也是YMCA的成員。」Alex也參加YMCA,還有攝影學會等,亦有參與校外活動,「最重要自己喜歡,即使不睡覺都不介意」。一旁的Lilian聞言立刻澄清:「但我是需要睡覺的。」

■科大字典

火雞﹕

科大北閘的迴旋處擺放了一座紅色日晷雕塑(見本版大相),底座刻有圖像,呈現了中國科技發展史,為科大的標誌,因形似火雞而被師生們稱為「火雞」

Chur﹕

通用於各院校,可形容人或課程。如形容學生「很chur」,即指他很進取、熱中參與不同活動;形容課程「很chur」,則指功課繁重,或教授要求很高

蘑菇﹕

科大香港賽馬會大堂連接觀景台的半圓形拱門,因遠望形似蘑菇(圖8)而得名

文:韓祺疇

圖:曾憲宗、韓祺疇、受訪者提供

[明路—生涯規劃 第35期]

更多教育
各行各業﹕職業治療 不止醫工傷
【明報專訊】政府於2017年6月發表報告,預計職業治療師於未來十幾年持續短缺,推算2030年本港仍欠缺186名職業治療師。在眾多治療師行業中... 詳情
行業學堂﹕理大職業治療 實習千小時
【明報專訊】職業治療在港屬於受監管的專業,現時同學可透過聯招報讀香港理工大學的職業治療學(JS3624),修畢課程並於職業治療師管理委員會註... 詳情
入U百科﹕神科 VS. 水泡科
【明報專訊】上期〈入U百科〉拆解了聯招的三大重點,得悉升學數據背後的「真相」後,下一步就需從芸芸聯招課程中選出20個來排序。不少同學正面臨選... 詳情
規劃情報﹕內地免試招生  增至109校
【明報專訊】國家教育部早前公布2019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下稱計劃)的新安排,計劃新增了7間院校,包括中央音樂學院、中央... 詳情
規劃情報﹕愛研基因「卓越」生  棄科研揀商科
【明報專訊】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創科,大學院校2019/20學年亦開辦與創科相關的課程。第4屆「卓越學生領袖選舉」早前舉辦頒獎典禮,其中獲選卓越...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