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山竹襲港 反思城市設計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超強颱風「山竹」2018年9月16日吹襲香港,威力驚人,大量樹木倒塌,不少單位的玻璃窗被強風吹牷C山竹帶來的風暴潮令水位急升,多條街道水浸,多區成為「澤國」。有意見認為政府日後規劃城市時,需要考慮更頻繁的極端天氣。
西貢污水處理廠受損
「山竹」襲港期間,多幢大廈的玻璃幕牆抵不住強風而爆裂,網上亦流傳有大廈被吹得輕微搖晃的片段。此外,西貢污水處理廠部分喉管及二級處理設施也嚴重受損,只能維持一級污水處理,即只能篩除固體廢物及清除砂礫,料需一段時間才修復。
大澳、港島杏花h、將軍澳、沙田等地區在颱風期間嚴重水浸。沙田城門河水上漲,兩旁的行人路及單車徑被淹浸,行人隧道內水深過腰。沙田區議員黃冰芬指出,近年城門河兩旁的發展愈來愈近河邊,將來天氣若更不穩定,後果難以預料,認為政府在規劃時應從長遠角度出發。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表示,鑑於超強颱風將會愈來愈頻密,擔心受災區域擴大,程度更嚴重。
極端天氣更頻繁 研加強抗災力
前天文台長林超英指,香港在是次颱風中沒有市民喪生,他認為其一原因是香港防風工作的核心概念是讓市民於颱風襲港時留在家中,而香港建築物的工程規格極高。現時本港樓宇規定須能抵受每小時250公里的陣風風力。林亦認為有賴天文台和傳媒高調知會市民風暴信息,加上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流通資訊,加強市民防災意識。不過,他出席電視節目時補充,未來因為氣候暖化、海水變暖,為颱風提供更多能量,香港可能遇上更強颱風,未來政府要檢視各種設施的抗災能力,首先要減少建築物使用玻璃窗或幕牆面積。
政府在颱風襲港前後多次召開跨部門會議,30個政策局、部門和機構派代表出席。會上政府檢視和協調各部門應變工作,包括加強信息交流、發布及後勤支援等,特別是有關預防及處理水浸、海水倒灌及高風險地點的應變準備。保安局長李家超表示,預計在2018年10月再召開跨部門會議,重點商討善後及復原工作,例如就颱風過後即遇上交通高峰期情G,研究不同預備方案。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氣候變化與城市設計(見表)
◆香港及鄰近水域未來平均海平面變化推算(圖)
◆颱風山竹與城市設計(圖)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描述香港及鄰近水域海平面變化的趨勢。
解題
描述數據特徵,可比較高和低濃度溫室氣體下,海平面變化的整體情?,留意要突出細節,並運算數據佐證。
答題示意圖
整體/比較/(圖)
◆延伸回應題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氣候變化對香港可能造成的影響。
解題
氣候變化對香港帶來多角度的影響,除常用衡量生活素質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角度,亦可用持份者角度啟發思考
答題示意圖
關鍵字拆解(圖)
顧問老師:古俊彥老師
[通通識 第5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