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印尼海嘯死傷慘重,警報系統被指未能發揮應有防災效用。不過,有專家早已指出,海嘯預警系統有其局限,對印尼這類國家,因為海嘯來得迅猛,很多時根本不夠時間疏散。 早在1920年代的夏威夷,已有初步海嘯警報系統,其後不同區域亦有各自發展。2004年發生導致約23萬人喪生的南亞大海嘯後,在聯合國牽線下,印尼等國合力設立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初期目標是在偵測危險後的兩分鐘內自動以SMS短訊和電郵通知相關科學家和政府,再向周邊28國相關民眾發預警。 不過,若各國政府協調不足,或未及時向民眾傳送信息,系統可能失效。例如,2006年7月爪哇外海發生7.7級地震和引發海嘯,印尼政府雖收到預警,但稱為免不必要恐慌而沒向民眾發出預警,最終有700死逾9000傷。 雖然及早預警是好事,不過專家亦指出海嘯預警有其局限。以日本為例,即使投放大量資源設立數以千計地震及海平面監測站,但亦難完全避免死傷。海嘯移動時速可達800公里,巨浪可高達30米,有時防不勝防。2009年,澳洲地震工程學會主席麥丘(Kevin McCue)在9月的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8級地震之後指出這類海嘯的兇險,他說:「海嘯預警系統在像印尼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大多數國家都沒用,因為應變時間太短。更好的預防方法是教導民眾,倘感到持續逾30秒的震動,便應即逃往高地。」 (綜合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