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燒衣紙的科技啟示 /文:章濤
【明報專訊】農曆七月,又是「燒街衣」的時候。衣紙幾乎人人燒過,但有否想過它們或與2000年前一個失敗的科技產品有關?
相傳習俗源自蔡倫狡計
傳說燒衣紙這事源自蔡倫,其中一個說法是,東漢時期,蔡倫造紙,初時技術未成熟,因品質不佳而滯銷。眼見「蟹貨」堆積,蔡倫心生一計,與妻串通,由自己假裝病重去世,妻子則在鄰居面前焚燒剪成銅錢狀的紙,之後蔡倫「復活」,並告知眾人紙錢就是陰間流通的貨幣,所以他在陰間有錢買通鬼差,「死」而復生。眾人聽罷,紛紛向蔡倫買紙。
然而,世間真有人因燒衣紙而復生嗎?沒有。大家介意嗎?不介意。久而久之,燒衣紙甚至成為盡孝的代名詞。
有用比虛實重要
說白了這事就有如在2000年前營運一家初創科技公司,但因技術水平不足,加上大眾認知未夠而令貨品乏人問津,卻被創辦人硬生生創造出一個應用場景來——結果成為一個傳頌千古、同時大家都不太介意虛實的應用場景。
可以想像,若當時有時事評論員,一定對蔡倫群起攻之,左一句「無良心」,右一句「騙局」,但這「科技產物」最後真有其慰藉人心的作用,而且不僅流行一時三刻,更流傳數以千年計。孰虛孰實,誰還在意?
假如將這傳說中的思維套用至加密貨幣之上又如何?「蔡倫賣紙」之所以有趣,在於它提醒我們,一件創新事物的應用場景如何,不能在今日蓋棺定論,而是需要時間驗證;同時,決定事物最後能否成功走到最後,有用或者比虛實重要。
作者 章濤(UDomain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無線科技商會永遠榮譽主席)
[章濤 財科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