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6.21
    星期四

四成中學生新聞識讀不及格 常看社媒者表現略勝

[2018.06.21] 發表

【明報專訊】現今網絡信息量龐大,青少年難以辨別新聞是否真確。香港浸會大學一項研究為約1500名中學生評估,發現四成學生新聞識讀能力低於及格標準,其中在評估論據上得分最差,而在明白新聞內容和識別立場上亦只僅僅及格。研究同時顯示,最常透過社交媒體追蹤新聞的青年,在識讀能力上略為優勝於使用傳統媒體的青年。

浸大研究 訪1500中學生

研究團隊於去年7月至12月期間,在13間中學以問卷和評估方式,了解1505名12至18歲香港學生,其中627名為12至14歲(下稱較年幼)學生,878為15至18歲(下稱較年長)學生。結果發現,有33.2%青年最常透過社交媒體追蹤新聞,其後依次為電視(31.6%)、互聯網、印刷媒體及無追蹤新聞習慣(見表),反映社交媒體正取代傳統媒體成為學生取新聞資訊的媒介。另外,有70%較年幼學生常於社交媒體討論新聞,高於年長學生的50%。

浸大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顧伊麗認為,年幼學生留意新聞動機或許是不想被同輩排擠,「想知朋友關心的新聞」,屬半娛樂性質,故較願意在社交媒體分享。

研究亦發現,八成學生在社交媒體追蹤新聞時有留意新聞來源,但每兩名學生中,便有一人不知道社交媒體會以新聞信息演算法,即分析用戶偏好而篩選新聞。儘管如此,有一半學生贊同演算法,認為可易於接收感興趣新聞,免接收不欲看的新聞。

不知新聞按興趣篩選 半數稱更易接收

研究透過列出一則有關器官捐贈的新聞讓受訪者閱讀,就報道內容設問題,再評估學生4個新聞識讀能力範疇的表現。結果顯示,參與學生獲「不及格」至「僅僅滿意」得分,其中40%學生在新聞識讀能力的整體得分更低於及格標準。以100分為滿分,表現最差的是評估論據,只獲17分;明白新聞內容和識別立場上分別獲53分和55分,在區分事實和觀點上則表現最好,有62分。

學者:社媒較易接觸不同意見

研究再比較參與學生最常追蹤新聞的媒介,發現社交媒體用戶得分略勝過傳統媒體的6分。顧伊麗推斷,社交媒體用戶就同一則新聞,較容易接觸平台上不同意見,故更有意識地用批判性思考理解內容。

更多教育
渠蓋變天線 水渠數據實時傳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研發全球首個大規模地區無線排水實時監測實驗系統,透過在沙井渠口放置監測器,可實時監測地下渠務管道水位變化及有害氣... 詳情
【明報專訊】中學文憑試(DSE)將於下月11日放榜,不少學生正為升學做準備,《明報》將於周六及周日(23及24日)下午舉行「高中生升學博覽會...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