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批教育政策不延續
【明報專訊】曾任3所小學、兩所中學教師及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學顧問的中文大學課程及教學學系客座教授黃顯華,親身到黃大仙聖文德天主教小學了解推動STEM的情G,他認為該校在資訊科技教育方面很有心,他稍後會進一步研究和給意見。政府大力推STEM教育,能否延續?他認為,教育局在推行新的教育改革或目標前,應先總結經驗,了解推行的目的及希望解決香港學生什麼情G,不要盲目跟風。
批多年來口號好聽 無實施政策
黃顯華曾為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他擔任教師教育與教師資格諮詢委員會委員、學術評審局、香港各大學學術評審委員或校外考試委員等,多年來見盡教育局不同局長訂下的教育目標無疾而終的情G。他說,教育局多年來推出許多不同教育目標及口號,如「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這口號很好聽,但沒有特別跟進,無實施政策。
1996年教育委員會邀請他研究9年免費教育成效,其中一項結果發現好多學生個別差異很大。2000至2003年,教育局資助了5個單位計劃再就有關議題做研究,包括中大、港大、當時的教育學院、公開大學及教育局的課程發展處,但計劃進行了3年,大家交了一份中期報告後,教育局便無人跟進,計劃就此無疾而終,亦無人總結有何經驗。
黃顯華說,其後他出了一本書名為《一個都不能少﹕個別差異的處理》,寫出理論根據,完整講出研究所得及應反思之處,可是政府完全無反應。5個計劃就此完全再無延續性。他認為政府應就研究做一些評估,現實卻是什麼也沒再做,他認為政府這樣很失敗。
籲政府了解問題 勿盲目推行
對於STEM教育的延續,他說,早於STEM之前,教育局推行自主學習,有些學校推行時卻又跟隨了內地模式,不斷做壓迫性質的評估,學生只因外在壓力去學習,有違自主學習原意。他建議政府在推任何新目標、政策前,應整理經驗,再看看香港情G,了解解決香港什麼問題及目的,有清晰目的才推行,不要盲目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