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3.01
    星期四

上下四方:鱷類稱霸史前世界

[2018.03.01] 發表
(圖a)(圖:《國家地理特刊——當恐龍統治世界》)
體長7米的蜥鱷(圖:《國家地理特刊——當恐龍統治世界》)
(圖c)(圖:《國家地理特刊——當恐龍統治世界》)
(圖:《國家地理特刊——當恐龍統治世界》)
《國家地理特刊——當恐龍統治世界》

【明報專訊】史前最著名、引人入勝的動物,相信非三疊紀動物——恐龍莫屬,不過那時期真正的「明星」其實是偽鱷類(pseudosuchian)!今日僅存的偽鱷類只有短吻鱷、鱷、凱門鱷和恆河鱷,可是牠們的模樣已和史前的大不一樣!最早的古代鱷類在將近2.5億年前演化出來,早期的偽鱷類是有着帆背的怪異食肉動物,例如亞利桑那龍(Arizonasaurus)。不過,牠們並沒有存續很久,最後由多樣形式的生物取而代之。

■植龍類 水棲埋伏專家

今日的鱷類其實是模仿植龍類(phytosaur,圖a)演變而來的,植龍類在三疊紀晚期繁衍興旺,出沒於水域。兩者的主要差異是鼻孔的配置,現代鱷類的鼻子靠近吻部的尖端,而植龍類的鼻子則是退到眼睛附近。植龍類是第一代使用「等待時機發動攻擊」捕捉獵物技巧的動物,這捕獵技巧在牠之後才流傳下來呢!最大的植龍類例如體長12米的雷東達龍(Redondasaurus),是兇惡撕咬機器,專門把胖胖的的二齒獸類從岸上拖進水淹死。

■堅蜥類 盔甲如剃刀

許多偽鱷類的皮膚底下長出骨甲,稱為皮內成骨(osteoderm),像古生物學家有時稱為「犰狳鱷」的堅蜥類(aetosaur)就以此達到保護效果,不僅腹部和背部完全以骨甲包裹,有些還長出大型的彎曲骨甲,從肩膀向外生長。甚至最敏感的部分也經常有盔甲,例如名為正體龍(Typothorax)的堅蜥類,牠的泄殖腔周圍冒出許多有刺的骨板,泄殖腔是繁殖道和消化道的唯一出口。不過有掠食者依然會捕獵堅蜥類,例如擁有剃刀般頷部的勞氏鱷類(rauisuchian),牠們更發展出撕扯盔甲的特殊技巧!

■勞氏鱷類 兩足四足皆敏捷

可能是當時頂級掠食者的勞氏鱷類在陸地上昂首闊步。牠們頭骨很深,剛好可以搭配彎曲的鋸齒狀牙齒,例如南美洲體長 6 米的蜥鱷(Saurosuchus),以及北美洲體長4.9米的波斯特鱷(Postosuchus,圖c)。牠們可以咬穿鱗片與皮膚,而且頭骨的構造很堅固,得以控制掙扎不休的獵物。牠們一旦咬到你,你絕對逃不掉。有些勞氏鱷類可用兩足奔跑,例如波斯特鱷。但無論用兩足或四足,勞氏鱷類都是快速敏捷的獵捕者,高機動性是讓牠們變得真正致命的原因。

■其他鱷類親戚

兩足爬行的歐氏靈鱷

文、圖:《國家地理特刊——當恐龍統治世界》

[常識天下 第111期]

更多教育
STEAM小實驗:彩虹DIY
【明報專訊】彩虹在天上高高掛,絢爛卻往往轉眼即逝,要留住美麗慢慢欣賞,不如自己親手做!只需5種不同的液體加色素,就可做出彩虹液體柱,雖然原理...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