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據光明日報報道,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吐魯番學研究院領軍,從去年底開始,在新疆吐峪溝石窟寺進行第8次挖掘時,發現了一卷疑似手抄佛經殘本,而其卷頭題名竟是唐代赴天竺取經的三藏法師玄奘,奉詔翻譯的佛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從2011年開始,中國開始對新疆吐峪溝石窟寺進行挖掘,每年都能在此發現眾多珍貴的書卷、經文或文物。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夏立棟介紹,同時出土的文物還包括後漢支婁迦讖譯《道行般若經》、元魏菩提流支譯《佛說佛名經》、姚秦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隋《佛說妙好寶車經》等佛經寫本。據知,是次發掘出大量的佛經殘片,有漢文,也有回鶻文。還發現了世俗文書,證實了一些歷史上不曾知道的情況。 據知,此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是大乘佛教的佛經,對中國佛教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報道認為,從吐峪溝多次考古發掘可以看出,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還有個從中原傳向西域的過程。玄奘奉詔翻譯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經由長安譯場翻譯後,傳入涼州,再傳入高昌地區,這條路線十分清晰,說明佛教西來東往的路徑也是很清晰的。 不過,研究人員認為,當年翻譯的經文是從長安向西傳遞入西域,此次出土的殘本中,雖有「玄奘奉詔譯」,卻無法判別是否真由三藏法師親筆抄寫,或是由他人在譯場中抄寫流出。這批出土的150多件佛經殘片,全為寫本,沒有一件是刻本,內文書寫多以行書為主。 夏立棟表示,「最主要的是,這些佛經的發現,更清晰地表明,吐峪溝是佛教西來東往的重要節點。這也印證了吐魯番地區是中西文化交流交往的重要節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