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2.14
    星期三

採訪工作坊:記者:街頭採訪要顯誠意

[2018.02.14] 發表
記者葉真真(前排左二黑衣者)利用過往報道與校記分析不同的採訪角度,採訪工作坊完結後,一眾校記與葉真真合照。
林煒晴
王裕豐

【明報專訊】記者有責任採訪,但採訪對象未必會受訪,因此記者從邀約到完成訪問絕非易事。《明報》港聞版記者葉真真分享在街頭採訪被拒的經歷,明白到誠意的重要,勸勉校記要重視與受訪者的關係,並把握每次訪問機會。

錄音或拍照須徵詢對方

「對方說﹕『你為什麼錄音?你問過我了嗎?』」葉真真覆述街訪遭拒的情况,當時她遞出手機邀訪,結果被對方發現正在錄音,由於未有事先徵求同意,對方有感被冒犯,最終拒絕受訪。葉真真說,訪問前應先禮貌地自我介紹再邀訪,如需錄音或拍照,也應先徵詢對方並說明用途,此為基本新聞道德。她認為記者的誠意十分重要,因受訪者或會擔憂報道對自己的影響、會否破壞聲譽等,「受訪者與記者之間有的是一份信任,沒有金錢瓜葛或其他交易在當中,所以記者更加要顯出誠意」。

思考訪問角度 發掘新元素

葉真真又教導校記構思訪問內容時可代入讀者角色,想想希望得到什麼資訊。她以2016年採訪深水埗的中菜館容記小菜王為例,老闆容哥曾接受多家媒體訪問,很多資訊已眾所周知,因此她需苦思新角度。最終葉真真想到以「未來手藝傳承」及「街坊側面描寫」切入,方知容哥打算將菜式「帶落棺材底」,獨門菜式面臨失傳,以及容哥一直低調行善,過往常於節日向區內長者派發食物。她表示這些都是未被報道過的新元素,鼓勵校記多思考新角度,甚至採用不同的訪問形式,「做記者彈性很大,沒有所謂的框框,有時在會議室裏訪問,有時又可在街上採訪」。

■校記感想

◆林煒晴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中五

記者提及曾到深水埗的小菜館採訪,原來不一定要很死板地在房間訪問,我們要學習跳出舒適區,讓自己有彈性。

◆王裕豐

風采中學,中三

學會思考框架以外的東西,以前我不知道如何寫出精彩報道,現在知道可用不同角度切入。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