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明渠擬建防洪壩
【明報專訊】渠務署評估發現,未來因極端天氣引致海平面上升,有可能引致元朗市中心水浸,當局計劃沿元朗明渠推行多項工程,包括建造一道橫跨明渠約60米長的防洪壩,及為現有河道加高防洪牆,由1米加至1.2米高,並擴闊部分河段等。有環團認為,擬建防洪壩位置是來港越冬雀鳥的熱門棲息及越冬地點,擔心影響生態。
海平面上升可致元朗水浸
天文台資料顯示,維港海平面高度於1954年至2017年間升了31毫米,如未來溫室氣體仍是高濃度排放,到本世紀末海平面會再升1.07米,而風暴潮重現周期會由50年一遇增至每年一次。
渠務署向環保署提交的工程項目簡介顯示,考慮了未來的城市發展、元朗明渠下游的沉積物堆積、河口處的紅樹林增長、在尖鼻嘴錄得的最新極端海平面統計數字後,已完成的「元朗和北區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檢討研究」確定元朗市中心現有的防洪水平未能達標,因此建議推行元朗防洪壩計劃。
現時元朗下游東頭圍附近設有充氣尼龍壩,主要阻截潮漲時夾雜垃圾及污泥的海水從后海灣倒灌入市內,不具備防洪功能。渠務署擬建的防洪壩主要功能是防洪,需抵受風暴潮衝擊,故會以混凝土製造;另外,由於要應付長遠海平面上升,防洪壩會較地面為高。
防洪牆擬增至1.2米
另外,現時元朗明渠、錦田河及元朗排水繞道兩旁部分河段設有1米高的防洪牆,防止暴雨水位漲至地面以上,造成氾濫及水浸。據了解,為提升河道的排洪能力,渠務署計劃將現有防洪牆增至1.2米高。其他提升工程包括建造大型水泵,在暴雨及水位高漲期間將元朗明渠上游的雨水排走,以及局部擴闊現有明渠等。
候鳥聚集 恐影響生態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表示,防洪壩位於山貝河與錦田河交界,該處聚集大量來港越冬的候鳥,包括紅嘴鷗、黑翅長腳鷸、反嘴鷸及蒼鷺等,建造防洪壩對生境造成嚴重滋擾,認為做環評時必須詳細評估對生態影響。工程項目簡介稱,防洪壩在營運期間的潛在生態影響將會在環評報告內研究,並建議適當的緩解措施,如發現工程可能對濕地造成影響,會建議濕地補償方案。
按渠務署時間表,該署於今年第3季會做環評,並於2020年第3季完成。工程預計2021年12月展開,2029年7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