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運輸署計劃調高停車收費表(咪表)收費,建議由每小時8元提高至16或20元;另亦將更換咪表,新咪表支援多種付費方式、可使用手機應用程式(App)遙距付費,以及可偵察停車位是否已被使用,助駕駛者尋泊車位,或助執法人員得悉違泊車位位置前往執法。 因應地區泊車需求定價 根據運輸署提交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的文件,自1994年至今,咪表最高收費定於每15分鐘2元,鑑於多年沒調整,在首階段建議增至每15分鐘4元或5元,該署會因應個別地區的交通狀G及泊車需求,為路旁停車位設定不高於每15分鐘4元或5元的泊車收費,即每小時最高收費為16元或20元。 換新咪表可用App尋泊位 現行咪表於2003至04年投入服務,可用年期即將屆滿,運輸署將更換新咪表。新咪表配備車輪感應器,以偵測相關車位是否已被使用,資訊會經運輸署的流動應用程式及網站發放,方便駕駛者尋找泊車位,也有助減少車輛在路上徘徊尋找空置停車位所產生的交通流量;新咪表的後台電腦亦會收集繳費資訊,編製未有付費而泊車的咪表位置,讓警方可盡量安排前線執法人員到達有關車位執法。 議員指無助解決塞車等位 此外,新咪表亦會提供多種實體付費選擇,如非接觸式儲值卡、信用卡或手機電子錢包等;亦配備「停車收費表流動應用程式」,駕駛者泊車後透過該應用程式把手機和咪表配對,便可遙距付款,最長可購買該咪表合共兩段的「最長泊車時間」。 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認為路邊泊車位加價,對解決現時塞車問題及不少駕駛者在路上兜圈等位或雙行泊車無甚幫助。林表示近年私家車增長遠超泊位增長,由2006年40萬輛私家車,急升至2016年的58萬輛,增幅達45%,但同期泊車位只增加9%,政府應加建公眾停車場,及在批地予私人發展商時加入條款,要求興建較多比例的車位予公眾使用。 林又說,長遠而言,政府要有措施控制私家車增長,否則塞車及泊車位不足問題只會雪上加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