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劉家窪遺址發掘現場。
放大
 
墓葬中發現的器物。
放大
 
出土的銅壺。
放大
 

其他新聞
官方認煤改氣過快致氣荒
蔡奇探打工仔﹕有地方住麼?
張先玲﹕丈夫臨終前仍念平反六四
河北人大常委副主任受查
九寨溝長海明年重開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中國
 陝西考古發現神秘周代封國遺址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12月12日發佈消息,經過近一年的考古發掘,考古工作者在陝西澄城縣發現一處目前內地規模最大的春秋時期周系墓葬。更讓人驚喜的是,該墓葬周邊不僅有夯土牆、壕溝、陶窯與灰坑等豐富遺跡,同時還出土了鑄銅陶范、青銅器、金器、玉器、鐵器等數百件珍貴文物。據此考古工作者認為,該墓葬主人應當為諸侯國國君與夫人級別,此處也應為春秋時期某一周系貴族的封國或采邑。一個淹沒千年,且不見於歷史文獻記載的周代封國,在歷盡滄桑之後又重見天日。

目前內地最大春秋時期周系墓葬

據了解,此次發掘的周系墓葬位於陝西澄城縣劉家窪墓地,由於該墓地不幸被盜,從今年2月起,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組成的考古隊對其進行全面勘探與搶救性發掘。經鑽探,劉家窪墓地總面積約7700平方米,共發現墓葬56座,車馬坑2座,馬坑1座。

其中最為引人矚目是,發現了2座帶兩條墓道的「中」字型大墓(編號M1與M2),這兩座大幕居於整個墓地中部偏東的地勢高亢之處,西北方各有一座長方形車馬坑。特別是M1墓葬,規模宏大,頗有王者之勢,亦比洛陽發現被認為可能是周平王墓的「亞」字型大墓墓室大。

據此,考古隊認為劉家窪大墓墓主人身分亦當為諸侯國國君與夫人級別。而其他20多座墓口面積10平方米以上的墓葬,墓主人的身分也相當於卿大夫或士一級的貴族。從墓葬形制、葬俗、隨葬品及器物組合特徵等多方面可見,該墓為周系墓葬。

在墓葬發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一件玉琮極為罕見,其兩折角飾立人形,余多為抽象獸面和線條,製作之精,紋飾之美,堪稱玉器中的精品。另外一件漆木器,雖然木胎朽而不存,但紋飾圖案清晰可辨。還有一件螺旋形金耳環,是典型的北方民族的器物。它的發現對於探討春秋時期關中與北方之間文化交流、族群互動、交融提供了新的證據。

據悉,除了發掘所獲之外,目前該墓地已追繳的被盜文物多達402件(組)。其中一套10件石罄,有9件形似動物,形制特殊,為以往所不見,豐富了石罄形制的資料。

據介紹,除了墓地,考古隊還發現了春秋時期的夯土牆、陶范、陶窯、板瓦建材等與墓地相匹配的居址遺存。

神秘封國重現風采

經研究,墓地與居址空間上相鄰或靠近分佈,年代上接近,功能上互補,等級上匹配,當為同一聚落的不同構成部分,是春秋時期某一周系貴族的封國或采邑。

考古工作者表示,劉家窪墓地的發現與發掘,是關中東部乃至陝西、全國周代考古的又一重要的發現,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保存完好的墓葬,豐富的隨葬品,不同文化因素的器物,為研究這一時期的器用制度、埋葬習俗及族群互動融合等問題提供了寶貴的新資料,讓今人亦有機會認識一個不見於歷史文獻記載的封國或采邑的歷史與文化。

另一方面,關中東部這樣一個封國采邑的發現及其內部結構的進一步解剖釐清,不僅增添了對關中東部周代遺存的了解,也有助於周代采邑封國的城邑形態、居葬模式、生業方式、社會組織等問題的深入探討。

 
 
今日相關新聞
陝西考古發現神秘周代封國遺址
寧夏鴿子山發掘原始磨器
陝西發現大規模丹霞地質遺蹟景觀帶
雲南「世界記憶遺產」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