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機械人已在廣東珠三角地區的工廠廣泛應用。圖為佛山一間工廠內,機械人正在焊接電視機金屬支架。
放大
 
德國總理默克爾(左)於2015年參觀漢諾威工業展,當她觸摸瑞士ABB製作的雙臂機械人後,顯得有點驚訝。
放大
 
2015年漢諾威科技展展示的新款機械人廚師,可即席炮製鮮蟹湯。
放大
 

其他新聞
通識實踐﹕參加互動劇場 學生試解家貧煩惱
學生感想
觀點與角度﹕青年上游 尚欠什麼?
台南牛肉湯 鮮味逼人
一map美食:清燙牛肉湯 爭分奪秒「搶鮮」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集師廣益﹕機械人搶飯碗 窮國富國無倖免

【明報專訊】幾年前,筆者還在課堂上講述中國勞工技術水平低,在國際分工中只負責低增值工序,以及珠三角的「血汗工廠」剝削農民工,不過數年光景,中國現已產業升級,服務業成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佔比最大的產業。低增值工序早已因為中國勞工成本上漲而陸續遷往其他東南亞國家,國內企業也開始注重「走出去」,對外投資。

廉價勞工失優勢 窮國難翻身

關於「經濟全球化」的現象,由戰後日本經濟奇蹟,到「亞洲四小龍」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的經濟起飛,再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急速經濟發展,無一不是複製同一個故事:貧窮地區的大量廉價勞工吸引發達國家的工業訂單,引入外國的資金和技術,最後自己也躋身發達國家或地區行列。在發展過程中,不少地區都經歷過基層勞工或農民被剝削,都曾「先污染,後治理」,忍受過嚴重的環境問題。值得討論的是,到底血汗工廠、農民被圈地、環境污染,是否社會變得富裕前必經的陣痛?為了大部分人的幸福,是否無可避免要犧牲部分人?

如果這是無可避免的宿命,這道「發達方程式」可能陸續在其他窮國上演,直到全球都步入富裕水平,倒也值得安慰,但目前情G並不如此樂觀。近年發達國家提倡「第四次工業革命」,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AI)等技術將製造業電腦化、數碼化,統合各個工序,令生產更有效率、更具彈性,德國的「工業4.0」或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都是例子。簡單而言,就是AI和機械臂取代了工人。既然不需要工人,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工便不再是優勢了。沒有跨國企業設廠投資,固然不會有剝削、污染問題,但窮國就更永無翻身之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恐怕100年後依然貧窮。

AI樣樣精 專業人士瀕失業

發達國家又是否佔盡好處?近年開始出現製造業回流美國(reshoring)的現象,例如中國「玻璃大王」福耀集團2014年於俄亥俄州設立汽車玻璃廠、台灣鴻海集團2017年落實在威斯康星州開設美國首座LCD(液晶顯示器)工廠。美國總統特朗普或會視之為其政績,但製造業回流恐怕也救不了特朗普的藍領工人支持者,因為即使工廠回流,工人已被機械取代。根據經濟學家勞拉•泰森(Laura Tyson)的計算,雖然過去20年製造業產能屢破紀錄,但同時機械人每年在美國取締約40萬份工作,自1997年以來,製造業的工人勞動力已減少三分之一。

有說發達地區的低技術勞工是經濟全球化下的輸家,例如1980、90年代香港工廠北移造成結構性失業,車衣女工面臨中年失業。然而技術高低是相對概念,車衣女工也曾是「專業人士」。一如現時被視為「筍工」的會計師,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可能於2020年遭AI取代。最近內地和外國相繼有新聞機構運用AI撰寫新聞報道,讀者難以分辨是出自記者或AI手筆。

當今世代,我們不單要面對世界各地人才的競爭,還要面對「非人類」的競爭。上一代期望我們努力讀書,然後找份安穩工作,原來已不再可行,大家只有終身學習,或者才可免於遭受淘汰。

文: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 通識科教師 陳應聰

[通通識 第487期]

 
 
今日相關新聞
集師廣益﹕機械人搶飯碗 窮國富國無倖免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