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分析顏料礦物修復唐卡
【明報專訊】昔日大清乾隆皇帝養心殿寢室後方,原來設私人佛堂,掛有多軸唐卡,上面繪有或刺繡五方佛及八大菩薩,一直藏在佛堂,至去年故宮修復養心殿,才修復唐卡。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宋紀蓉昨在港出席文物修護的研討會時稱,修復時要從牆上取下唐卡時收集已剝落的顏料顆粒,分析當時所用顏料物質,過程一點也不簡單。
宋紀蓉指乾隆平日在養心殿寢室後方所設佛龕(佛堂)禮佛,龕內牆壁一共掛有38軸唐卡,當中34軸為繪畫唐卡,4軸為刺繡唐卡,逾200年未曾修復。
藏養心殿 200年未曾修復
去年起,故宮博物院修復該批唐卡,宋形容過程需小心翼翼:「因該批唐卡有不同程度剝落或破損,院方先要周遭鋪上宣紙,收集取下唐卡時掉下的所有物質,包括顏料顆粒及線頭。」她指部分昔日顏料為礦物質,例如孔雀石,她們會分析顏料晶體,以採購同類物質修補;而線頭方面亦會分析是絲或綿,料2020年修復所有唐卡。
故宮博物院、國際文物修護學會及康文署首次三方合作,以唐卡及紡織品修護為題,昨起舉辦一連3日國際研討會,逾250名來自23國及港澳台的文物修復專家、博物館業界及學者赴會,康文署助理署長陳承緯冀促進各方技術交流。
文物修復辦事處總監(文物修復)楊甦表示,本港公營博物館擁大量紡織品館藏,例如粵劇戲服、長衫及民族服飾,另有逾百唐卡,而復修紡織品較其他文物需更細緻技巧,望藉研討會相互學習相關知識,包括以無損技術分析材質。國際文物修護會主席Sarah Staniforth指出,無損技術為國際復修趨勢,因藝術文物經多年洗禮變得脆弱,即使取極少樣本作物料分析,對文物亦有一定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