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河渠活化 屯門河或可划艇 料2019年立項 佐敦谷明渠先行
【明報專訊】政府推動親水文化,渠務署評估全港逾200條河道及明渠,初步篩選出4條活化,當中水質相對較佳及水量較充足的屯門河中游,或有可能成為首條經活化後可供市民親水的河道,例如在岸邊散步,甚至划艇。不過,該署表示明渠在暴雨期間水位會迅速暴漲,對岸邊市民構成危險,該署也會研究如何讓市民安全親水,包括參考外國做法在河邊豎立警告牌,或派職員在河邊駐守,在洪水來臨前要求市民上岸。
建228河渠資料庫 評活化潛力
渠務署長唐嘉鴻接受訪問時表示,2015年《施政報告》提出在大型排水改善工程及新發展區的排水規劃中,加入活化水體的意念;上月公布的《施政綱領》提出新措施,檢視及評估全港主要明渠的活化潛力,挑選合適的明渠活化。
渠務署於2015年12月開展顧問研究,預料2018年底完成,循環境、社會及經濟效益3方面評估全港主要河道及明渠的活化潛力,以及建立一個資料庫,記錄全港228條主要河道的資料,包括名稱、地理位置、河道特性、生態特徵等。
初步研究結果,首批有5條河渠入圍,包括大圍明渠、火炭明渠、屯門河中游及佐敦谷明渠具活化潛力,餘下2條分數接近,稍後決定挑選其中一條。
唐稱渠務署過去亦有為混凝土明渠綠化及引入生態元素,令明渠回復生機,例如啟德明渠及稍後會做活化工程的觀塘翠屏河等,惟這些河道存在限制,例如啟德河在暴雨期間會有大量洪水從上游快速湧下,不宜「親水」;翠屏河水質欠佳,最多只能在河上建浮橋,讓市民近距離欣賞河道景色。
大圍明渠研建魚梯助洄游產卵
唐嘉鴻說,該批被挑選的明渠中,屯門河全長約2500米,中游闊度達50至80米,水質較適合水上活動,故會研究活化中游約200米河段;全長1.9公里的大圍明渠亦會研究是否可供市民「玩水」,該河道也會大量綠化,以及引入生態項目例如「魚梯」(fish ladder),讓有洄游習性魚類逆流而上到上游產卵。
該署預期未來會有愈來愈多明渠活化,有需要管理,渠務署與康文署正商討將河道管理權轉移給渠務署。
區議員促改善屯門河水質
屯門區議員譚駿賢歡迎渠務署建議,但認為署方應改善河道水質,並表示屯門河不時發現死魚,夏季又會傳來臭味。環保署2016年《香港河溪水質》年報顯示,屯門河上游水質較差,大腸桿菌含量為平均每100毫升1萬至10萬粒,中游至下游水質相對較佳,大腸桿菌含量平均每100毫升611至1000粒,等於泳灘水質極差等級(每100毫升610粒以上)。
按渠務署時間表,佐敦谷明渠長度只有約200米,料工程費用在3000萬元以下,毋須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故該署會爭取該項目於2019年展開詳細設計,並於2至3年內施工;餘下河渠預計到2018年底完成可行研究及開始諮詢工作,料2019年為活化項目立項,期望在立項後5年內施工。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