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故事﹕山貝河導賞 重新惜水識河

[2017.10.30] 發表
吳祖南
大欖郊野公園
澤蛙
大樹下天後古廟
廟外部分河道進行了綠化工程,補償及美化人工化的混凝土河道。
(圖4)
東頭圍充氣堤壩
(圖6)
鄭睦奇

【明報專訊】1960年代港府為減低因暴雨引發水浸的風險,展開大規模河流整治工程,但同時減少了市民與河流的接觸。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於2016年12月起,推行為期3年的「賽馬會惜水•識河計劃」,盼令香港市民重新認識河流,關心河流的現在和未來。

文:鄭秀賢、何思諾

圖:何思諾、香港河流資料庫、資料圖片

◆元朗山貝河導賞路線

「識河之選」導賞

香港現有超過200條河流及溪澗,總長約2500公里,除了少數終年有水流動的「常流河」,大部分河流為只於雨季出現的「季節性河流」及只於降雨後短暫出現的「間歇河流」。

山貝河、錦田河、林村河、荔枝窩河、東湧河、梧桐河和雙魚河是香港其中7條大型常流河,計劃以這7條河流作研究對象,並設計導賞路線,市民可自行遊覽或參加導賞活動。是次由計劃總監、港大地理學系副教授吳祖南帶領元朗山貝河的導賞團,講解山貝河管理歷史的發展。

1.大欖郊野公園

山貝河發源於九逕山東面的山脊,流域面積約29.2平方公里,涵蓋大棠、十八鄉、屏山和元朗新市鎮。幹流長約14.3公里,由南向北流經元朗,在甩洲附近與錦田河新河道匯合,最後流入後海灣。從大欖郊野公園可以遠眺山貝河流域。

→2.元荃古道(山貝河上游)

山貝河上游流經元荃古道,河流大致保持天然面貌,水質優良,孕育多種淡水生物,例如平頭嶺鰍和澤蛙,也為多種蜻蜓及豆娘提供生境。水務署於1960年代在山貝河上遊興建一條長約2公里的引水道和黃泥墩灌溉水塘,把上游的河水引入水塘,為附近農地提供用水。

→3.大樹下天後古廟

根據廟內石碑上的歷史記載,古廟旁的山貝河在明朝時的水深可讓船隻行駛,在河道附近有墟市「大橋墩墟」(後稱圓塱墟),現時古廟每年仍舉辦元朗十八鄉天後誕慶祝活動。1960年代,政府在山貝河下游展開大規模渠道化工程,防止洪水氾濫,把原有的河道拉直、挖深及擴闊,並以混凝土覆蓋河床及河岸,成為明渠。

→4.元朗市中心

山貝河下游的污染曾經非常嚴重,不少農場、貨倉、工場、維修車場、食肆、車房排放大量廢水及禽畜廢料到河中,目前透過禽畜廢物及排污管理,已有所改善。另外,為解決元朗區行人擁擠問題,路政署2015年建議在元朗市中心的明渠上興建一條長約540米的巨型行人天橋,項目目前仍在研究中。(圖4)

→5.東頭圍充氣堤壩

為防止海水潮漲時後海灣的污水由河道倒流入元朗市中心,令臭味及垃圾滋擾市民,政府1992年在山貝河東頭圍附近的河段興建充氣堤壩,堵截後海灣的海水進入河道,並利用泵房排出河水。當洪水暴發時,充氣堤壩可放氣排洪。

→6.大井圍旁

在此可觀看山貝河口大片濕地生境,包括泥灘、魚塘和紅樹林。1995年,山貝河口的米埔內後海灣約1500公頃濕地被列為拉姆薩爾濕地。後海灣的魚塘也擁有極高生態價值,孕育多種水生物種、昆蟲和水鳥。

何謂拉姆薩爾濕地?

1971年簽訂的《拉姆薩爾公約》是最早出現的濕地保育協定,截至2017年2月共有169個締約國。一塊濕地須經過詳細觀察及評審,於生態、植物、動物、淡水生物等方面獲評定為對世界有重要意義,才可獲評為拉姆薩爾濕地。(圖6)

◆河流今昔

計劃合作夥伴綠色力量的項目主任鄭睦奇強調,河流有不少社會功能,例如早年綠色力量做過有關城市熱島效應的研究,發現即使已石屎化、非純天然的河道也有助城市散熱。河流如此重要,香港的河流於過去與現在又處於什麼狀況?

˙污水管理改善水質

1980年代起,政府實行污水管理,例如頒布《水污染管制條例》,河流水質得到改善。吳祖南說:「大家的環保意識逐漸提升,例如政府2002年於山貝河上游渠道的混凝土坡栽種綠色植物,雖然未做到生態化、製造出一個生境,但(河道)由灰變綠,一定比之前好。」他十分欣賞政府1990年代的河道擴闊工程,認為有考慮生態需要,在山貝河下游預留空間讓紅樹林生長,保留潮澗帶,讓生物棲息其中。

˙封蓋河道逆世界趨勢

吳祖南指出,最初香港政府治理河道是為了防止河道氾濫,但此舉同時隔開人與河,令兩者關係變得陌生。政府2015年提出在元朗市中心明渠上建造長約半公里的行人天橋,疏導人流,吳祖南表示有關措施違反世界趨勢,「南昌街、大坑的明渠都封蓋了……但世界趨勢不是封蓋河流,例如(首爾)清溪川、深圳福田,當地政府把覆蓋成暗渠的河流掘回來,重造一條河流,再把它生態化和美化」。

˙雨水渠被當排污渠 污染河流

鄭睦奇指出,街道上的雨水渠原意是排走雨水、防止水浸,水直接流入河流,不經任何處理。但街上的塵埃、車輛油污和垃圾都隨雨水流入雨水渠,社會目前仍對雨水渠用途有誤解,「大家把它當是垃圾桶,丟入煙頭、吐痰」,不少人更認為雨水渠可用作排污,很多食肆、商戶直接將含食物渣滓、化學清潔劑等的污水倒進去。

鄭睦奇續稱,現行法例下,要當場捉到有人在雨水渠排放污水,並抽取樣本檢驗才可檢控,不但難為執法人員,也讓排污者易逃過罪責。「 排放是倉卒的事,倒完(污水)他便走,排放源已消失,如何捉?而且(排放)很多時都在半夜。」另一障礙是部分政府官員對雨水渠的認知徹底脫節,「他們竟覺得雨水渠的水是乾淨的,說是天落下來的(雨水)怎會髒」,認為可直接排於河流,不會造成污染。

◆對河流未來發展建議

意見提供:港大地理學系副教授吳祖南

˙改善水質氾濫問題

第一是管理水質,特別是下游聚集了所有於上游棄置的有毒化學品、不可分解的垃圾,所以要整個流域處理;第二是潮澗帶的氾濫問題,例如8月十號風球「天鴿」襲港,大潮加上颱風暴雨,山貝河下游潮間帶水漲,雖然未有淹浸較內陸的民居,但河水溢過下游的魚塘,漁民所養的魚遊走,損失慘重。

˙發掘河流其他功用

香港要有效利用河水資源,需進一步發掘河流的可能性。香港管理河流的部門是渠務處,由此可見,我們把河流功能單一化——排洪。自殖民時期至今,本港一直沒有專門管理河流的部門,故市民對河流的認知很單一,未必記得河流曾有養魚、灌溉、洗滌、遊玩等功用。

˙平衡利益保育

河道治理和城市發展的複雜不在於技術,而是要達成共識。商戶及發展商以利益角度出發,故欲維持河流自然景觀的人,唯有指出河道活化是世界趨勢,或可動之以「利」,例如地皮周圍有藍綠景觀,地價可能高幾億。

意見提供:綠色力量項目主任鄭睦奇

˙改變政府觀念

因涉及大量程序和利益糾紛,修訂法例的可能不大,故綠色力量目前的重點是爭取打擊刻意污染河道的行為,以及改變政府的根本概念,起碼要求政府的文件指引不會假設雨水渠的水是乾淨的,不打破這想法,官員不會覺得有地方可改善,反而變成我們要求苛刻。

˙處理雨水渠污水

處理雨水渠的水是較即時的措施,如環保團體已爭取到在東湧西建設可持續排水系統,將來新市鎮的地面水要先收集處理,不可直入東湧河。但該做法未必能應用在其他地區,因不少舊明渠在設計上做不到,或要考慮在雨水渠往明渠的接口截水,再在地下建渠收集污水,送往污水處理廠。

■思考問題

1.在環境發展和保育議題上,通常牽涉哪些持份者?他們之間又有何衝突?

2.你認為城市發展的緩急輕重該如何決定?

■相關概念

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污水處理(sewage treatment)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水資源(water resources )

[通通識 第476期]

更多教育
Data解密﹕融合教育之難
【明報專訊】「融合教育」即把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s,SEN)的學生由分隔在其他學校學習,改為融入於主... 詳情
圖看天下﹕AI叛變?
【明報專訊】相關新聞 人工智能(AI)、自動化與機械人學發展迅速,早前facebook人工智慧研究院做實驗,利用兩部聊天機械人談判,卻... 詳情
英譯概念﹕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中國傳統價值)
【明報專訊】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from g... 詳情
焦點新聞﹕一周焦點通識新聞
【明報專訊】■10月18日(港、中) 習近平:牢牢掌握港澳全面管治權 中共十九大在北京開幕,總書記習近平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 詳情
八達通 香港20年
【明報專訊】最近秋冬轉季,八達通也換上新裝。如果拍卡時聽到「嘟嘟嘟」,就是提醒同學要帶手上的小童八達通轉變形象,脫下一襲紅衣,穿起淺藍色外套...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