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投資的步伐進一步加大。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對外投資流量達1701億美元,較2012年的878億美元,5年間幾乎翻了一番。
商務部較早前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2012年以來,中國對外投資的規模不斷擴大。2016年,中國對外投資流量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高峰還表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境外資產總額達到5萬億美元。
來自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GDP為4.9萬億美元;而日本總務省今年7月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1日,日本國內的日本人口總數約為1.2558億人。這意味着,中國的境外資產總額,1.3億日本人需要辛苦1年才能掙到。
「5年來,中國對外投資呈現出3大特點,首先是走出去的規模不斷擴大;其次,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第三則是產業國際佈局加快。未來,商務部將繼續統籌推進對外投資、工程承包、勞務合作,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高峰強調。
高峰說,2016年,中國對外投資流量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16年底,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超過1.3萬億美元,境外資產總額達到5萬億美元。2012年到2016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累計約7100億美元,年均增長9%,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的對外承包工程國之一。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在44個國家的97家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289.9億美元,入區企業3825家,上繳東道國稅費30.9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4萬多個就業崗位。
記者梳理商務部數據發現,2012年以來,中國對外投資增速已經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2至2016年期間,中國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從878億美元提升至1701.1億美元。對外投資增速都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其中,2013年,中國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78.4億美元;2015年起,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金額首次超過日本,達到1456.7億美元,僅次於美國。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對外投資流量的提升反映出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轉型升級。「過去我們重視商品輸出,現在是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並重。過去,以引進外資為主,現在是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並重。這種變化,最直接的會體現在對外投資金額上。」
白明表示,2015年起,國際經濟格局繼續發生深刻變化,世界各國努力實現經濟復蘇,國際產業重組和資源優化配置加快,各國與中國開展經貿合作意願加強,對開展投資合作寄予厚望,加之中國企業加大力度轉型升級,「走出去」步伐加快,對外投資合作發展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不過,2017年1至8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2個國家和地區的4789家境外企業新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687.2億美元,同比下降41.8%。
對此,白明認為,今年的對外投資並不具有可比性。「由於去年對外投資增速高,帶來基數高,加上政策約束,今年的增速必然會下降。降幅有望在12月得到放緩。明年起,對外投資增速很可能由降轉升,向理性回歸。」
高峰介紹,在國內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開拓國際市場、發揮兩種資源優勢,成為中國工業化發展的必然選擇。「2016年中國製造業對外投資達290.5億美元,同比增長45.3%。」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家風險報告(2017)》指,近兩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迅速,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中製造業增長最為強勁,突顯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驅動力向尋求戰略性資產轉變。2016年上半年,中國企業製造業海外並購共計77.27億美元,成為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第一大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