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在施政報告宣布定下目標,全港投放在科研的總開支,5年內要由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0.73%,提高至1.5%。中文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黎冠峰昨日說,這是朝正確方向邁進一步(step into right direction),不過香港在這方面仍落後於其他國家。
嘆在港讀理科出路少
美國及歐洲的重力波觀測站LIGO及Virgo前晚宣布首次探測到中子星相撞所發出的重力波。黎過去兩年一直與中大學生參與為LIGO分析及核算數據,他認為讀物理科在香港出路少,留不住人才,好的學生都出國進修或發展,「作為老師,為他們好都要送他們走」,即使香港的大學培育出多好的人才,最後都未能惠及社會。
他說,美國及內地的科研資金比香港多很多,香港需要投放更多資源,提供良好的環境,讓研究人員有更多機會做頂級研究(top research)。
他又說,香港學生在數理系科目的質素「同世界有得揮」,惟現時修讀物理碩士及博士的學生少,會影響香港日後的科研發展。黎認為香港學生欠自信,不太敢問問題,他期望香港的教育制度不應過於以考試為本(exam-oriented),反而應培養學生創意。
他笑言,在街上看到各「補習名師」的巨型廣告板「有想過轉行」,但現時作為大學教授,則希望作為一個「人板」,讓社會知道,即使不是經歷這種教育方式,也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