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與抗藥性問題近年掀起不少討論。世衛及不少醫生都建議病人服用抗生素必須完成整個療程,避免抗藥性,但英國傳染病專家團隊周三發表研究稱,服食抗生素時間長於所需,會增加細菌抗藥風險,建議只要病人感覺痊癒便可停藥,亦建議醫生及當局應改變「過時」的用藥指引。研究引起爭議,有專家稱,表面病徵消失並不代表體內細菌全滅,而由病人自行決定停藥亦有風險。
發現療程縮短無損效用
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布萊頓和蘇塞克斯醫學院等10名傳染病專家在《英國醫學期刊》發表研究文章,他們分析多個可靠的抗生素研究結果,比對了抗生素建議療程與有效性、抗藥性之間的關連,發現即使病人服用較正常處方短一半療程的抗生素,對其康復成效沒太大影響,亦不會引致抗藥性。他們指出,雖然一些抗生素須服用較長時間,例如用以治療結核病的抗生素,若服食時間不足,會令細菌變得具抗藥性,其他疾病如肺炎,即使療程較建議的短亦同樣有效殺死病菌。
領導研究的布萊頓和蘇塞克斯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盧埃林(Martin Llewelyn)稱,以往醫生處方抗生素療程是基於擔心治療力度不足,甚少關注可能用藥過量。「有關提早停止抗生素療程會導致抗藥性出現的說法,並沒有足夠證據支持,反而服用抗生素時間長於所需要的,會增加抗藥性風險。我們鼓勵政策制訂者、教育家和醫生在與公眾溝通時,停止繼續建議『完成整個療程』。」該專家團隊表示,需進一步研究,才能訂出最佳的替代指引,但認為醫生應建議病人在感覺好轉時停止用藥。
世衛建議食足療程免生抗藥性
世衛曾表示,若提早結束抗生素療程,可能無法殺光病菌,導致突變及產生抗藥性,建議病人按醫生處方服完所有藥物;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亦建議病人須完成整個療程。不過盧埃林團隊指出病人服用抗生素時,對抗生素敏感的微生物種類及菌株會被有抵抗能力的微生物種類及菌株取代,並伺機引發感染。換言之,服用抗生素的時間愈長,抗藥性微生物種類及菌株物就愈能在人體內滋長,它們會在無病徵下,在人們間傳播。
美CDC專家:病人不應自行停藥
英國免疫學會會長奧彭肖(Peter Openshaw)同意縮短抗生素療程,可能有助解決抗藥性問題,「抗生素應只用來減少細菌量至病人可靠自身免疫系統能對抗的程度」。
不過,英國皇家家庭醫生學院主席斯托克斯-蘭帕德(Helen Stokes-Lampard)稱,醫生不能隨意建議抗生素療程長短,而是針對個別情G決定。
她稱,病徵減退不一定代表已徹底消滅病菌。
此外,一旦改變指引,要病人「感覺痊癒」就中途停藥,可能令他們感困惑。
美國CDC的抗生素管理辦公室主任希克斯(Lauri Hicks)稱,雖然藥物療程的合適長度仍可斟酌,但她認為病人不應自行決定停用處方的抗生素,而應先諮詢醫生。(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