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香」犯眾怒 李應元拿香跟拜
一炷香減空污 環署搞錯方向
【明報專訊】環保署以降低空氣污染為由,推動寺廟減香爐、不燒香紙運動,引來中南部宮廟反彈,批判政府減空污搞錯方向,加上蔡英文前天在民進黨中常會對行政部門未說明「減香」政策十分不滿,內政部又把責任推到環保署,署長李應元20日才趕忙「拿香跟拜」,說自己每天燒一炷香。
營建污染 遠超過焚香
無可否認,燒香燒紙錢燃放鞭炮有排放環芳香烴及重金屬有害成分問題。但翻開環保署空氣污染源統計,以傷害人體健康的PM2.5細懸浮微粒來說,最大比重是營建(道路揚塵)的3成7,工業與汽機車各佔2成3緊追在後,焚香燒金紙連1%都不到。
相對汽機車與工業污染大戶,民俗活動被過重的指責自然引起不滿。更何況,近年因各界要求改變的聲音不斷,各宮廟也都已配合減少香爐,並非冥頑不靈。
提出數據 管制才合理
如同環保署的調查,其實台灣使用的香7成來自國外,這些國外進口香,多數會造成污染,反觀是台灣自製的香,空污排放量極低,相當環保。環保署在推動滅香或減香之時,是否應該先從進口香的品質嚴管?而非一味的將空污大帽冠在宮廟焚香燒紙的行為上。
環保健康與尊重民俗並非不可兼顧,只是主管機關訂定管理措施前,須有更多清楚的「科學數據」依據,例如燒多少香、燒多少金紙,在什麼距離範圍內,對身體有危害的調查研究?再依此科學數據,訂定管制措施,如此才是真正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