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於主流中學就讀中四的聾生黎珈佑,2歲時才被發現有深度聽障,3歲多做了人工耳蝸手術。他打茪熐y表達,手術後只是「有聲音和沒有聲音的分別」,所以手語便成為他的第一語言,他慶幸自己能接觸手語雙語學習共融班,除了幫助他學習外,更重要是能擴闊圈子,結識到健聽朋友。 結識健聽朋友 樂見手語溝通 教育局指2016/17學年入讀普通中、小學、而其主要特殊教育需要為聽障的學生約有650人,亦鼓勵教師因應聽障學生的能力和需要,選用最合適的模式教學及與學生溝通。局方又指出,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包括聽障的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和服務的預算總開支為14.17億元。 黎珈佑說,在手語教師輔助下,於主流學校讀書已較容易,但相比健聽學生「一聽就明」的學習速度,知道仍有差距;但他仍想堅持於主流學校讀書,因為在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中可認識健聽朋友,亦樂見他們會一同學手語跟自己溝通。 人手不足 手語補課搭救 其手語教師黃老師指出,手語教師不足,難以跟所有聾生一起上堂,有聾生則需於課後再以手語補課,曾有聾生表示想因應有沒有手語教師而選科,「我們便蚥丰芛磳部科都有手語教師,然後教師再想辦法解決,不想他們放棄自己的興趣」。她指計劃下的教師時常忙不過來,但樂見聾生和健聽學生一起相處,「當我們常把『共融』放在嘴邊要學生學習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切實經歷」。
|
|
|